| ||
|
山东港口青岛湾港前湾区南岸,起重机将数十吨重的集装箱从货船吊运到岸上,往来穿梭的无人运输车将集装箱运到堆场。迎着海风,张常江走在码头上,观察着眼前有序、繁忙的一切。几年前,张常江爬上五十米高的桥吊遥望,海湾对面还是一片荒沙滩。如今,那里建成了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日夜繁忙不息。
如果人们来过青岛,大多会选用“活力”作为青岛的形容词之一。向海而生的禀赋,赋予了青岛天然的海洋经济基因;底蕴深厚的制造实力,赋予了这座城市抓住产业变革机遇、向“新”前行的肥沃土壤。青岛这座产业强劲脉动的“活力之城”,始终在向前进。
依港而兴
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迈入自动化新时代
张常江是河南人,在青岛读了大学,毕业后来到青岛港,在这片海湾工作了13年。青岛港有多个码头,分布在不同的港区。其中,前湾港区是青岛港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枢纽,有传统集装箱码头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码头,张常江都曾作为技术人员保障码头的运转。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最开始是一个小渔村,最早的码头装卸是手抬肩扛这种最原始的工作方式,码头工人十分艰苦。”张常江告诉记者,后来码头进入到机械化时代,他就在这时参加了工作。
就在几年前,进入机械化时代的传统集装箱码头,也仍然需要大量的司机操作港口机械,张常江负责岸桥设备的管理。他每天来到码头巡检设备,川流不息的码头上,依旧是人比设备多,每台岸桥都需要4名司机轮流作业,港内集装箱拖车也需要每台车配备4个人,24小时中转港口集装箱。
2016年12月,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还在建设中,他意识到“自动化、无人化是未来港口的发展方向”,于是从传统集装箱码头来到自动化码头“开荒”。来到自动化码头后,他作为技术人员参与自动化码头水平运输系统的创新优化和运维管理工作,不断地调试岸桥、水平运输车等各类设备,做的是“从零到一”的工作。很快,这片码头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设备遵循程序不停运作,宽阔的码头几乎看不到人。张常江和其他同事也可以通过远程处理完成大部分工作,来到码头边吹海风的日子和之前相比少了一些。“自动化码头又是一个新时代。”他说。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码头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作业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30%,节省人力80%,十次打破自己保持的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宜居宜业
港产城融合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畔,濒临黄海,地处环渤海地区港口群,是世界第四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沿黄流域最大的出海口,主要从事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等进出口货物综合港口服务。
走进青岛港,处处可见桥吊林立、装卸繁忙的作业场景,这里建成了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首个“氢+5G”智慧绿色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准箱,稳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实现历史性全新跨越。
青岛港前湾港区所在的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是一方宜居宜业的沃土。青岛港在西海岸新区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二者在港产城融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1年,青岛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同时通车,从青岛主城区到西海岸新区,不再绕行胶州湾高速或乘坐轮渡,便利的跨海交通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张常江大学毕业,选择定居青岛,成为了参与西海岸新区建设发展的一分子。此后的十余年间,新区飞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121亿元增长到5003.4亿元,位列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成为山东首个GDP超5000亿的区县。潍柴、金能、美锦等百亿级大项目纷纷投产,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专业园区全面起势;海尔卡奥斯、赛轮橡链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赋能,石油化工、智能家电等传统产业蝶变升级、产值破千亿。
向海图强
“青岛造”海工“大国重器”名单不断刷新
向海而生的禀赋,赋予青岛海洋经济基因。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到海洋蓝色产业链延伸至装备、能源、医药、高价值食品等青岛打造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当下,无论是海洋监测探测装备抑或是海洋开发装备,其高新属性都越来越突出,这也是青岛重点布局的方向。近年来,“青岛造”海工“大国重器”名单不断刷新,先后出产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世界最大吨位级FPSOP70,助力我国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开发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海洋中孕育丰富的药用资源,向海问药是未来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全球关注领域之一。作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连接实验室和产业,推动重磅成果梯次产出: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海藻倍他葡聚糖(BG136)获批进入临床试验、抗乙肝病毒海洋新药LY102获批进入临床、山东省首个经临床验证的抗HPV医疗器械成功上市……在新型科研模式支撑下,“蓝色药库”不断充盈。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4026.5亿元,同比增长7.9%。青岛市2023年海洋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青岛海洋经济量质齐升,海洋生产总值5181.3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2.9%,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5.2%,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位。
近年来,青岛以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为载体,加速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在向新而行的步伐中,青岛这座“活力之城”产业生态持续壮大、更加丰盈。
数说青岛
108处
青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电影之都,拥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历史建筑337处,历史文化街区13片,名人故居50处,博物馆144座,省级以上非遗项目74个、非遗传承人38名。国际啤酒节、国际帆船周、影视博览会、谭盾音乐周、凤凰音乐节等活动享誉海内外,每年有300余部影视作品在青岛取景、拍摄、制作。
4026.5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4026.5亿元,同比增长7.9%。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