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评论周刊·民间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评论周刊·民间
上一篇  下一篇

考古学家徐苹芳是怎样炼成的

2011年05月2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本周人物·徐苹芳

 5月22日凌晨,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去世,众多媒体都做了报道,这些报道多集中在徐先生一生的成就上,比如捍卫旧城文化遗产、主持元大都遗址勘察与发掘等,还有就是他关于安阳曹操墓的质疑。

 这些事件上体现出来的学术良知与责任担当,都符合徐先生考古学家的身份。不过,徐先生成为考古学家之前的经历,似乎更值得关注。因为那段经历展现了中国现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而这个转变又影响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

 媒体报道徐苹芳的经历时,多提及徐先生是北大考古专业最早的毕业生之一,这没有错,但是在进入北大考古专业之前,徐先生曾经是燕京大学的学生,并且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先是在新闻系,然后转入历史系,师从邓之诚、齐思和、王钟翰诸先生。

 这是青年徐苹芳在专业生涯上的第一次转变。这次转变,跟燕京的学术风气有关系,当时的燕京大学,学术空气浓郁,学术风气自由,师生非常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全凭自己的学术兴趣,对新闻感兴趣,可以;对历史感兴趣,也行。一般来说,学生在入学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比较深的认识,在选择上也更符合自己的学术兴趣。徐苹芳的“转系”,便是如此。

 第二次转变,是在燕京大学被取消之后,燕京的专业部分被并入北大。也是从那时候,思想改造开始在全国展开。作为学生,徐苹芳当时的感受是“师生之间这种(融洽)关系就不复存在了”,这时,徐苹芳做出了他在专业上的第二次选择,这一次他转入了考古系。这次选择的考虑主要是“离现实越远越好”,用徐先生对我说过的话来说就是:“考古研究的都是挖出来的东西,跟其他无关。”结合当时的形势,时代对徐苹芳这次选择的影响非常明显。

 徐苹芳后来在考古领域也作出了非常卓越的成就,但是在他自己的内心怎么看待这些成就,现在我们无法得知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徐苹芳对待学术的态度以及学术的方法,是他在燕京时期奠定的。王军(《城记》作者)评价他说:“徐老的感情不是那种发发牢骚、苍白的感情,而是基于对这个城市深刻的理解之后的一种情感流露。”这样的风格是来自燕京,而不是北大。

 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徐苹芳担任考古所长时,在学术之外的表现也非常值得称道,那种对待时事的看法,也是在燕京时期奠基的。我曾经劝徐先生把自己的经历写成自传,徐先生对此不置可否,后来见面时问及,徐先生说一直没有时间顾及。要是有熟悉他的人把他的经历写成传记,对当下的知识分子来说,我想该是一面镜子。□陈远(媒体人)

 【候选人物】

 朱尚同

 理由:近日,原长沙市委副书记朱尚同在一封题为《给湖南省、长沙市主要领导的紧急报告》的网络公开信中,批评长沙市在“优化市区环境”试点活动中的某些做法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点评:“朱尚同之问”,问题很常识,回答却很难:什么是城市?什么是文明城市?城市为谁而建?请用文明来说服公众。

 陈逸华

 理由:2011年5月5日,广州市一名16岁的高中生陈逸华在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举牌反对广州一号线地铁统一翻新,引发全市参与的大讨论,广州地铁公司最终表态会本着节约的原则翻修,陈逸华从此“一举成名”。

 点评:陈逸华“一举成名”,这一举,举出的是“反对意见”,举出的是“少年中国”,当然,也举出了广州地铁的积极回应。

 孙楠

 理由:近日,内地知名歌手孙楠就“吸毒”谣言,起诉博主“言成”,索赔100万元。5月24日,孙楠在微博发表声明称自己有责任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并称胜诉后,将把全部赔偿金用来资助贫困大学生。

 点评:“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果你闯进别人的篱笆,对不起,哪怕你是一条狗,也会被揪出来。即使孙楠非名人,亦有此权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