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01月07日 星期六 上一版  下一版    
 
第B02版:评论周刊·民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益救助”难言可行

  甘肃秦安老乡小姜从叉车高举起来的叉铲上摔落,造成左额脑内血肿及脑挫裂重伤,第一次手术时小馒头大的一块头骨取了下来,这样头上就留下了一个坑。由于工头和所在的物流公司不管,无钱进行第二次手术,三个月来头上的那个坑就一直“填”不平。我们几个秦安老乡在捐款的同时,还通过其他门路筹集小姜的二次手术费。

  上月中旬,我突然想起来:此前一个认识的人说是他们公司有爱心基金,专门用于救助一些困难人群。我就给他打电话说了老乡没钱手术的事。三天后,他路过我租住的地方,当面给我回复结果,说是老乡的事儿没帮上忙,接着给我说了一个“内幕”。原来,他们公司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公益救助”的可行性论证,结果公司领导认为救助小姜价值不大,主要是不能带来媒体的报道,这样难以在社会上树立公司的爱心形象。

  我听了“内幕”并不吃惊,因为“公益救助”的可行性论证这不是第一次听说,自己之前呆过两个医疗公司,他们也是每年有一两次的“公益救助”,但都会在事前进行可行性论证,通常只救助媒体“热炒”事件中的困难人,这样媒体后续报道就有了广告效应。

  经常在新闻里看到一些单位公益救助的事儿,这其中有多少是事前经过可行性论证的?

  □李成义(农民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www.bjnews.com.cn)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