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1:书评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小的是美好的

2012年01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书市观察】

  北京图书订货会前夕,微博上讨论得最热乎的,不是各大出版社有什么新书好书,而是出版集团的气势磅礴的名字。诸如中原出版、中国出版、时代出版之类的名字,已经够大气了,可看上去大概还不够大,所以现在又有了东北亚出版,有了中文传媒,反正一句话,出版集团的名字告诉我们,大的,才是过瘾的。

  可名字再大,书还是得一本一本地读。去订货会仔细寻觅一番,和那些气势磅礴的名字相映成趣,具体到阅读,真正的潮流不是大,而是小——小题材,小篇幅,小开本……

  所谓小题材,指的是以前人们相对关注较少的领域,比如今年的订货会没有原创文学的大部头作品,却多了一系列阿尔巴尼亚、摩洛哥、罗马尼亚、瑞士等小语种文学作品,而从卡达莱到马克斯·弗里施,这些作家的文学品质令人信服,更拓宽了人们的阅读视野。

  开发小语种文学的同时,出版商还在开发历史遗产。诸如民国时期《幼童文库》和儿童文学经典的再版,不过是承袭去年的余韵,而《手艺中国》里中国近代手工艺历史影像和《发现之旅》中自然博物馆藏手绘精品的发掘,则带来了新的阅读领域和阅读感受,包括流行了两年的日本大正时期画家竹久梦二,原大复刻版本的推出,也同样是为了满足小众需求。

  这些小的,多元的题材之外,更明确的“小阅读”潮流,大概来自书的篇幅和开本。订货会开幕之前,一场关于文学“短经典”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文学出版社宣布将推出100种中短篇小说集,作者既有萨冈、科塔萨尔这样的名家,也有陶尔、向田邦子这些读者相对陌生的名字;而在订货会期间,张炜和刘醒龙关于中短篇小说创作现状的对话,更是直接把短篇写作作为课题——张炜甚至还给孩子们写了一套书,算是彻底“小”了一把。和他一样的,还有周国平、陈丹燕等一批作者,他们在21世纪出版社的“寄小读者”书系当中集体亮相……

  “小”书当道,当然不能证明大书就卖不动,相反,反其道而行的大书往往还能取得意外的成绩,比如厚得几乎没法读完的《2666》就创下了销售奇迹。不过例外正好能证明常例,在微博的时代,“小”阅读的潮流,已经是不折不扣来到我们面前了。

  潮流有来有去,出版集体的名字有大有小,但读者的选择权却不会变。今年的订货会,几乎没有话题,没有大书,但安静下来仔细寻找,每个挑剔的读者都将会有自己的收获。□涂涂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