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在住房、医疗、环境及交通上笔墨日趋浓重
A 住房
危机促房地产调控中途“改道”
【报告变化】
2008年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严格执行住房信贷管理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2009年,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将“促进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2010年,政策由“促进消费”转向“秩序整顿”,“依法查处捂盘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2011年,则回位到“调控”。今年,调控态度更为坚决,“坚定不移地抓好房地产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解读】
“不同的时期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政府也相应的会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市政协委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柴强说,2006年、2007年全国包括北京的房价上涨过快,因此,2008年上半年以前,房地产市场以“调控”为主。但当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保增长”成为政府主责。所以2008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改为“促进房地产消费”。2009年2月份以后房价再次快速上涨,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2010年,房地产市场有出现泡沫的迹象,房地产调控再次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北京采取了比其他城市更为严格的调控政策,其他城市多规定房价上涨幅度不超过GDP、跟收入增长挂钩等,北京市明确提出“房价稳中有降”的调控目标。
B 医疗
新政将鼓励医生“走出”医院
【报告变化】
2009年“医改”年,“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将“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机制”,由社会办医弥补公共卫生服务的不足。其后各年,“社会资本办医”虽然每年都会被提及,但一直没有实质进展,直到今年明确规定“出台鼓励社会办医政策”。社会资本办医终于进入操作层面。
【解读】
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巡视员邓小虹表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系近些年的主题。作为2009年医改的配套文件,“社会资本办医”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2009年至今一直没有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一方面因为,负担基本医疗的公立医院,同时承接特需服务;另一方面,依据目前的卫生医疗领域人事政策,医生退休后的养老、医疗等待遇,仍归属于医院,所以,去年虽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可以兼职,但多数医生并没有走出医院。
因此,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不论是患者资源,还是医务从业者资源,民营医院都不占优势。但这些社会办医的掣肘因素,即将出台的社会资本办医政策会有考虑和安排。
C 环境
“浓度监测更契合百姓感受”
【报告变化】
全年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2008年达74.9%,2009年达78.1%,2010年和2011年都达到了78.4%。此前四年,北京一直用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评测空气质量。但今年,这一指标未写入年度计划,代之以“主要污染物浓度”。与此同时,从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露过面的PM2.5、臭氧,也首次被列为重点监测内容。
【解读】
市政协委员、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朱良表示,目前,环保部正在制订新的空气质量“国标”,空气质量监测将启用新的评价体系,PM2.5和臭氧等污染物监测将写入新的评价体系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没有像往年一样,按照现行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设定2012蓝天指标增加值;而是用“主要污染物浓度”代替蓝天指标,同时明确监测臭氧和PM2.5,“一方面,尽量贴近新‘国标’;另一方面,百姓对PM2.5有了更多的认知,而二级天数监测结果与百姓感受有差距,浓度监测更契合百姓感受。”
D 交通
“最后一公里”为治堵突破口
【报告变化】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公交优先战略;2009年,新增行政手段——交通限行;2010年,再增价格杠杆——差别化停车收费开始实施;2011年,包含此前疏堵“三驾马车”(公交、限行、‘限停’)的综合治堵方案出台,行政治堵手段再次强化,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购车先摇号。今年首次在报告中回应“换乘不便”这一乘客质疑焦点,要求治堵“以公交线网调整和换乘条件改善为突破口”。
【解读】
市人大代表、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市交通委立法顾问强磊表示,最近5年,两条治堵路径并行:治,行政强制手段越来越严格,先是限行,后是总量控制购车摇号;理,建设轨道等公共交通体系,中心城区停车位涨价等等。“行政强制手段不可能长期实行,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才是治堵之道,这是国际大都市早已验证过的治堵经验,”他说,这五年,行政手段为公共交通体系,赢得了建设时间。
但目前,公交网线、地铁里程数都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可另一个问题变得迫切,由于换乘体系等细节,公共交通对部分有车族没有吸引力,“公交和公交、地铁和公交,如何零换乘,这个交通微循环问题,也就是‘最后一公里最后10分钟’问题,是今年的治堵重点,所以被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治堵突破口”。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王殊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