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特别报道
上一篇

考学时,堂妹的“被选择”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地点:山东省日照市

  乡言:譬如谈恋爱这件事,读书时,他们(父母)不允许你谈,毕业了,他们又恨不得你马上结婚。这和在职业选择上道理是一样的,他们不太允许你探索、尝试、失败,而是希望一切水到渠成,没有意外。这怎么可能? ——堂妹

  正月初四,三叔家的堂妹到家里拜年。

  谈到近况,她说,今年大学毕业,去年年底参加研究生考试,正在等结果。

  令我惊讶的是,她选报的学校和专业完全超出我之前对她的判断。

  她解释说,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是因为家里有一个身居要职的亲戚能帮忙给她找工作。这个决定更多是来自她的父母。

  根据亲戚选择专业

  印象里,堂妹喜欢写作,并有天赋,是一个严重偏科的文科生。

  第一次高考惨败后,她回学校复读。然而,父母担心她来年再次失利。当时,有个在部队系统工作的亲戚建议她参军,然后考军校,并称可以为她提供一些帮助。堂妹也害怕再次失败,于是听从父母的意愿退了学,进了部队。

  快退役时,她报了军校,却没想到亲戚能帮忙的专业大都是理工科,她这个严重偏科的文科生只好重新抱起数学、物理课本来看。本来底子差,又脱离校园两年,最终,她的分数没能过录取线,亲戚也无能为力。

  退役后,她狼狈回家,又返校复读。一年后,她考取了成都一所大学,学艺术编导。专业她很喜欢,在大学前几年,她过得很开心。有一年暑假,特意来北京玩,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毕业前,堂妹发现这个专业联系实习、找工作都不容易,她只好又顺从父母的意愿,投奔到那个身居要职的亲戚所在的城市,报考一个与专业无关的研究生。

  父母的良苦用心

  在老家,不根据孩子的兴趣,而是简单地凭借是否“有人”、有前途,给孩子做人生决定,在父母看来,这是爱孩子的一种特殊方式,许多孩子的一生就这样被改变。

  然而,同堂妹的父母聊起,他们同样也有很多苦衷。

  堂妹的父母年轻时都是企业职工,上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改制,双双下岗。幸好,俩人有些经商的天赋,一个做点小生意,一个给一家小公司做会计。他们的人生或是被时代选择过,他们本能地觉得所谓的自由选择,是一种天真地举动,不现实。“单纯喜欢是没有用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再经历自己所遭遇的动荡,而是稳稳当当地过一生。

  像堂妹的专业,按理进电视台最合适的,但是因为没有人脉,根本没法进去。为了稳妥,他们不得不改变女儿喜欢的选择,来适应社会规则。

  堂妹说,她对自己的喜好还是有些判断的,之所以不愿自己做决定,是因为不敢去负担那个后果,她特怕父母失望和抱怨。“譬如谈恋爱这件事,读书时,他们不允许你谈,而毕业了,他们又恨不得让你马上结婚。这和在职业选择上道理是一样的,他们不太允许你探索、尝试、失败,而是希望一切水到渠成,没有意外。这怎么可能?”而且,作为尚不能自食其力的学生,她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援,所以父母的意见是不能不听的。

  “被选择”已习以为常

  其实,在家乡,像堂妹这样,根据亲戚关系“被选择”的故事早已被很多人习以为常。

  很多年前,我的一个表姐中学毕业考中专,直接原因是她有个显赫的亲戚在市粮食局。没想到,几年后,中专被停止招生。作为最后一拨中专生,毕业后,她需要自己找工作,而这时,她的重要亲戚已提前退休。成绩优异的表姐,最后成了百货公司一名普通的收银员。

  我的堂妹和表姐相差十岁,但这样的“被选择”至今依然在重复。

  本报记者 于丽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