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都有降低的空间。减税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税收增长放慢,但从长期而言,却改善了企业的效益,提高了居民的实际收入。
经济转型是“十二五”的重要战略目标,不过,眼下的财税高增长或许将掣肘转型大计的实现。
财政部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高达8.9万亿,同比增长22.6%,税收占GDP比重超过19%。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8.7%,而在去年9月上调个税免征额之后,个税整体税负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
考虑到早些时候发布的全年高达10.4万亿的财政收入,且保持着近25%的高增长。人们不能不忧心,如此的财政税收高增长模式之下,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顺利转型。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和进出口,内需一直未能在GDP的增长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且消费占GDP比重在近十年呈现连续下滑的态势。当前,中国的家庭消费只占GDP的三分之一,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55%的水平。
未来五年,为了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必须顺利实现转型,走向主要依赖内部需求、摆脱行政主导的新路径,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可是,税收的连年高增长将会阻碍经济的顺利转型。首先,税收的超常增长,与GDP增速严重背离,这深深地挫伤了民间资本发展实业的激情,干扰了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本来,畸形的金融体系和紧缩的货币周期,让中小企业的日子十分不易,再加上高昂的税负,中小企业发展乏力,将严重影响就业的创造机制。
虽然对中小企业减税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但始终成效不彰。以目前数量在1000万家的小微企业为例,过去两年减免的税收总额每年也就在300亿左右,减免额不到总税收的千分之五。
就普通民众而言,税负高也一直被诟病。最高达45%的个人所得税率,让中产阶层一直很难大规模成型,再加上社保体系不够健全,民众不得不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教育、养老和医疗方面,难以有更多的闲钱用于日常的消费。
现实地看,要让多数民众的消费需求提升,继续大规模减税才是最佳之策。若能将个人所得税率降低一半,最低免征额再提升一些,势必形成一笔巨大的收入进入消费市场。同时,若配以适当的收入分配改革,中国内需潜力即可爆发出巨大能量。
是的,减税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都有降低的空间。虽然减税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税收增长放慢,但从长期而言,却改善了企业的效益,提高了居民的实际收入。而这才是经济转型、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关报道见昨日B04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