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老舍小说经典》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收入二十三个短篇,配以著名画家叶浅予、方成、袁运生、高荣生、叶武林、李全武、徐勇民、王书朋、谢培林的画作。
虽然人们记住更多的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但事实上,对于他本人的创作来说,“短篇”在他的心目中似乎更富有挑战和乐趣。老舍先生对短篇小说创作曾给予极高的评价,而他本人也正是因为在1921年发表的一篇极短的白话文小说《她的失败》,开始了他的文学写作生涯。
1958年他发表了一篇极短的小说《电话》,他的短篇小说集中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共出版了五本短篇小说集,它们是《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和《贫血集》。他一生总共写下了七十一篇短篇小说。
这次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小说经典》,所选的二十三篇小说中,多以他擅长的老北京的底层小人物作为主人翁,篇幅不大,却都生动地描绘了这些小人物鲜活的个性与命运。人物各自演着自己人生的故事,可喜、可悲、可叹,生动感人。小说里蕴含着人生哲理,意味深长,有着现实意义。
在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中,多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这样的作品已被读者熟悉、赏识。而在短篇小说里他大胆地使用了不少欧美刚流行的象征主义、意识流、人物心理特征叙述等技法来写,使小说充满了艺术色彩与魅力。例如《微神》,文中描绘了三种浓重颜色的花朵及其变换,好像描绘出女主人的人生三个阶段。这种景物象征性写法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使作品呈现出诗意的梦幻与神秘性,是一篇别开生面的难得的且令人遐想的小说。又例如《丁》这篇仅有四千多字的小说,通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文中描写一个青年人在避暑胜地青岛,躺在大海的沙滩上,随意地看到什么就想起什么,用这一大脑中随意的、瞬时变幻的想法刻画出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一类型的年轻人。这些在小说写作中的艺术技巧,它们的多样性,精到、巧妙、传神,多在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中能欣赏到。
老舍先生曾说过短篇小说“最需要技巧,它差不多是仗着技巧成为独立的一个题材”,认为作家“非有极好的天才与极丰富的经验不能做到”。他很谦虚地说:“我的才力不长于写短篇”,因此“短篇非要见好,非拼命去作不可。”我们今天读他写的这些短篇小说就是他拼命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的篇目已成了名篇佳作,流传中外。
不久前《新京报》特别将“短篇小说潮涌”作为主题,探索短篇小说背后的力量和独特的文艺价值。我以为对于国内越来越多的新作者,是一种呼唤。小说的创作,特别是短篇小说的创作,不仅考验作家的功力,更考验作家的耐力和对于文学追求的纯粹性。在越来越多的故事和赘述语言堆积而成的小说创作环境中,重视短篇小说价值的挖掘无疑可以唤起人们更多地去关注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短篇小说的浓缩性,可以更生动地展现,并满足现代读者的需要。这也正是这次我选取了23个短篇经典配以大家画作,重新结集出版《老舍短篇小说经典》的初衷所在。我期待短篇小说新的浪潮的到来,让“拼命”为文学的优秀作家给读者发掘出更多的短篇魅力。
□舒济(老舍先生女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