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 财经观察·纵深(三)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 财经观察·纵深(三)
下一篇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应力促民间金融“阳光化”(2)

认为温州问题实质是产业“空心化”,要通过“放”和“扶”的政策避免民资游离实体经济

2012年02月2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上接B06版)

  二是过度垄断使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实体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大量民间资本变成游资热钱。众多垄断性产业存在准入壁垒,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受限,民间资本为保值增值纷纷进入非实体经济领域。

  三是欧美经济低迷,新兴国家低价抢单,我国企业面临不断萎缩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订单大幅度减少,库存量急剧增加,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四是生产资源的非有效配置导致上下游企业利润分配的“两极分化”,大量中小企业资金链不堪重负,遭遇市场淘汰危机。五是企业创新需要高投入、具有高风险,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资源不足,举步维艰。

  需要“放”“扶”政策支持

  新京报:从历史情况来看,经济危机会倒逼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但每次一倒逼,似乎钱都流进金融市场或者资本市场,不是高利贷就是房地产。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

  辜胜阻:转型升级需要依靠创新驱动,但是传统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或是能力有限不会创新,或是风险太大不敢创新,或是融资太难不能创新,总之难以转型升级,最终不得不逃离实体经济。由于一般制造业利润微薄,而房地产和金融投资有过高回报,许多地方的龙头企业早已开始实行“主业制造、副业房产及金融投资”的运营模式。如“2009年浙江百强民营企业排行榜”上,七成涉足房地产业。“办厂的老板被炒房的老婆瞧不起”已成为不良市场导向。

  新京报:你认为,如何才能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辜胜阻:除了市场倒逼机制,还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来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要通过“放”和“扶”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尤其是限制投机暴利,挤压“炒”经济的空间。

  新京报:具体要怎么“放”、怎么“扶”,才能做到化危为机?

  辜胜阻:“放”就是放开垄断,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中小企业升级阻力。要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努力消除不平等待遇。

  “扶”就是将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少取多予,帮助其轻装上阵。通过减税、减费、减负等方式提高民间资本回归产业的投资回报,做到既“晓之以理”,又“诱之以利”,构建扶持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体系。

  总的来说,“放”就是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实业致富环境, “扶”就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中小企业直接帮助,让民间资本在实业中进得去、留得住、能盈利,从而避免民资游离实体经济。

  对民间金融应规范“招安”

  新京报:你前面说道,高成本导致的利润微薄是中小企业脱离实体经济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

  辜胜阻:企业高成本困境需要政府和企业联手应对。仅仅依靠企业或政府任何一方力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双方各司其职。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积极减税、减费。当前,要在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基础上,推进减税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让利于民。

  另一方面,需要中小企业苦练内功,借助市场竞争淘汰机制的倒逼压力,变被动为主动,变生存压力为转型动力。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来降低“高成本”。通过向中西部地区实施产业转移来缓解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压力,规避“高成本”。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将经营重点收缩于价值链核心环节,通过产品差异化、商业模式创新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化解“高成本”。

  新京报:除政府财税支持以外,金融业怎样深化改革?怎么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

  辜胜阻:一方面,要努力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合法化。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让其成为多层次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对融资渠道不能“并轨”而要“多轨”,不仅有正规金融的“正门”,也要有民间金融这类“侧门”。

  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和社区银行,通过发展草根金融扶持草根经济,实现“门当户对”;对高利率民间借贷不能让其在“地下”野蛮成长,而应在“地上”理性发展。同时,还要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中央监管机构只监管大的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放给地方监管,并建立地方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

  另一方面要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正规金融体系和政府公共金融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社区中小银行,用信贷优惠政策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建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构建多层次的“金字塔式”的资本市场。

  本报记者 苏曼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