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走读中国·寻味儿之镇江香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走读中国·寻味儿之镇江香醋
下一篇

在味觉旅程中品味中国

2012年02月2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西津古渡附件的一条古巷
一家古琴行中传出婉约的琴音,这种潮湿的文艺气息,也是镇江生活的底色。

  【开篇】

  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每一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可能会千篇一律——传统在消弭,文化在趋同,旅行也在慢慢格式化。然而,一个城市的口感也许收藏着它最后的秘密,如同这个地方的方言,在日常生活的唱喏中升腾,在街巷边的小摊贩之间流转。

  每个地方的食物都带着强烈的本地属性,以管窥豹,从中或可见当地的物产、风土、人情以及习俗。在这样一个流通过度的时代,我们似乎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天下美味,然而要想借助食物来理解中国的现实,带着味蕾上路,依然是唯一的途径。

  在中国的饮食传统中,美食有时令属性,逢时按节细细享用,随自然调节而不逾矩。一年有四时,分二十四节气,时令与风俗,作为文化体系中微小的单位,周而复始,成为循环记忆中永恒的部分。美食也有地域属性,吃江鲜自然要搭配着滚滚江水和半岸桃花,吃火锅需要伴随着龙门阵和湿润的石板街;你可以选择在武汉街头吃下一碗三块钱的热干面,或者在一堆兰州人的包围中,伴随着生硬的西北话,呼噜呼噜吞下一碗牛肉面;在春笋季节,到安吉的竹海中倾听雨后春笋的拔节声,亲自挖来,找当地农家做一个笋烧肉才觉得惬意;到了清明前后,是否亲自上山采茶,尝试着把手伸到滚烫的炒锅里细火慢焙才知晓茶的真味?

  食物不说谎——如果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食物在口口相传之中,在技艺流传之间依然保存着历史的真相。食物也不夸张——这些日常的、民间的口感,摒弃了工业化生产,拒绝了利益与额外的附加,在一餐一饭之中,表述着中国式的生活方式。

  在寻找中国味道的路上,我们也能细品中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