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书评·艺术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9:书评·艺术
下一篇

中国式书装的前世今生

2012年03月0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范式革命》的书封借鉴了《新青年》的设计样式。
《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封面设计深受19世纪末法国新艺术运动中新装饰影响。
丰子恺设计的《学生漫画》封面。
钱君匋设计的巴金作品《新生》封面。
鲁迅设计的《呐喊》封面。

  《范式革命》

  作者:赵健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0月

  定价:76.00元

  □书评人 寂航

  “开卷有益”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书籍设计也早已成为中国物质文明史上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从书籍形制来说,有从先秦的“简策装”到唐宋以后的“经折装”、“卷轴装”、“旋风装”、“线装”、“蝴蝶装”、“裱褙装”等;从书籍用纸来说,有从公元前二世纪出现的“灞桥纸”到魏晋时期的“蚕茧纸”、“剡藤纸”,到北宋时大量使用的“麻纸”、清代盛行的宣纸,以及按地域来分的浙江开化的“开化纸”、河北迁安的“迁安纸”、南方生产的“万年红纸”等;从书籍字体来说,有唐代时版刻《金刚经》受佛教写本影响的端庄凝重的字体,宋代的极具书法意味的欧、柳、苏、颜体的大字刻,元代时的赵孟頫风格,以及明代万历朝以后流行至今的宋体字,等等。

  可以说,书籍形态的发展,不仅是设计史研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种具有独特视野的艺术史、技术史和审美文化史。

  作为记录和传播知识的载体,书籍的设计承担着形式表达内容的功能,传统书籍设计主要还是担负着一种审美和功能的意义,但到了近代,因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剧烈社会变革,书籍的设计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面貌,许多耐人寻味之处,是值得放到一种文化历史的大关怀中来予以审视的。

  《范式革命: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1862-1937)》一书的作者赵健曾经荣获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奖。这项世界性的图书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中国书籍设计师角逐世界顶尖级的高端设计的一个重要平台,经常有奖项斩获。由此可见,书籍的设计在现代社会不仅继续发挥着基本的审美功能,也是承担着向世界传达中国传统智慧的一种话语方式。

  赵健的这本书,就是对这种话语方式的总结和反思。中国现代书籍设计中诸要素如版面、边框、栏线、版心、用纸、印制、装订、开本、排版的各种规则,在其产生之初都是有着各自具体的历史情境的。比如学习“洋装书”的装订方式而出现的“平装书”,就是应了当时白话文书刊的急剧出现,为了宣传革命和普及知识的需要而采用的大众化普及本,而这种今日市面常见的书装形式,又是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包背装”和西方的“穿钉”和“骑马钉”的装订形式。

  赵健对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思考和分析是深入而到位的。作者时刻怀抱着作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在面对大规模西方化的背景下何以自处的思索和关切——书中大量选用的钱君匋、陶元庆、张光宇、陈之佛、闻一多和鲁迅等的书籍设计,对这些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史上的优秀大师的一再回顾,对他们杰出的设计作品的条分缕析、耐心解读,是对本国优秀传统的虚怀若谷,同时也有世界范围内的横向比较,让我们在跟随作者抚今追昔的同时也对书籍设计做一番亲切的巡礼,添一份美丽的收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