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逝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逝者
上一篇

临别前再叫你声“二哥”

2012年03月04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姓名:吴金玉

  性别:男

  籍贯:北京

  生前职业:技工

  去世时间:2012年2月3日

  死因:肺癌

  终年:76岁

  生前住址:天坛东里社区

  在北京,熟悉“天安门大妈”刘玉珍的人很多,这个在天安门广场捡了17年烟头的老太太,多次被媒体报道。

  在刘玉珍的光环下,默默无闻的丈夫吴金玉,悄无声息地支持着老伴。直至生命结束。

  幸福的最后一个月

  今年1月2日,吴金玉病重,被送到医院。对他而言,虽然病痛,但他度过了幸福的最后一个月。

  几年前,吴金玉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刘玉珍打算放弃捡烟头,好好伺候老伴,老伴身体康健的那些年,每天星夜三四点,总会悄悄起床叫醒她,然后骑辆三轮车,把她送到天桥附近的公交站。看老伴搭上了去天安门的公交车。

  但吴金玉拒绝妻子服侍床前。“你做的事儿为国家,光荣,别管我,放心捡吧,早去早回。”

  此前的采访中,吴金玉多次表示希望刘玉珍能时刻陪在他身边“一起腻着”,但刘玉珍一到跟前,他总改口否认。

  终于,老两口这一个月耳鬓厮磨。

  病榻前,吴金玉对前来探望的儿女摆摆手,“我这儿只有老伴照顾就行。”

  吴金玉的念想差一点落空。

  医院规定,凡是7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整日陪护病人。

  已经74岁的刘玉珍在护士的追问下,灵机一动,“我今年65岁,照顾老伴没问题。你们放心吧。”护士半信半疑,但看着两位老人情深意长,悄然默许。

  医院里,每隔一个小时,吴金玉总会因为病痛醒来,不断哼哼,刘玉珍总会握着他的手安慰,给他按肩捏脚,讲以前在天安门旁捡烟头的见闻,一起回忆和老头子在一起的青春往事。

  “我老伴去哪里了”,“她去洗碗去了,一会就来了。”一个月里,吴金玉孩子一样黏着刘玉珍,哪怕离开五分钟都着急,这惹得同房病人哭笑不得。

  但刘玉珍知道,老头子黏她,是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俩人一起处了55年,远远未够。”

  心中的小妹

  母亲的陪床让儿女们心疼,多次劝妈妈回家歇息。“爸,我们在这里照顾您,就让妈回家歇会儿。”,儿女们央求。

  吴金玉看着满眼血丝的刘玉珍,点点头,向老伴招手,示意刘玉珍回家,但刘玉珍准备离开时,吴金玉又向刘玉珍挥挥手,让她走近病床。

  刘玉珍将耳朵凑在吴金玉嘴边,想知道他要说什么。

  “叫我,二哥”,吴金玉小声说道。

  刘玉珍微微一颤,沉默1秒钟,趴在丈夫的耳畔,“二哥”。

  叫完后,两位老人满眼泪花。

  小时候,吴金玉和刘玉珍是一个院子里的孩子,俩人两小无猜,刘玉珍经常“二哥,二哥”地叫他。结婚后,“二哥”的称呼被“丈夫”替代。

  医院里,弥留之际,在孩子们不在的时候,吴金玉频频让老伴叫他“二哥”,刘玉珍会意,总会二哥二哥地叫着。每每这时,吴金玉嘴角上扬,孩子一样看着老伴直乐。

  刘玉珍说,之所以叫二哥,是老伴想起了童年,“童年,我就是他心中的小妹。”

  2月3日晚,刘玉珍接到孩子们的电话,吴金玉走了。

  刘玉珍来到吴金玉的病床前,为老伴按按肩膀,捏捏脚,再次凑在吴金玉耳畔,轻轻叫了一声“二哥”。

  这一次,吴金玉没有笑,但刘玉珍觉得老头子听到了。

  老头子,你在天堂要好好的,想吃点什么,喝点什么,就去吃喝,你过得要舒舒服服了,我也就放心了。下辈子,我们还是一对儿,我还愿意伺候你。——妻子 刘玉珍

  爷爷,安息吧,我们会想念您的。——孙女

  本报记者 申志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