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书评·童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6:书评·童书
上一篇

当人就是“一个人”的时候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我就是一个人》
作者:涅斯特林格
绘者:雅诺什
版本:接力出版社
2012年1月
定价:35.00元

  □书评人 苏七七

  想用《自由与世界的关系》来做这篇书评的题目,可这就像是给一只小甲虫戴帽子一样可笑,一样大而无当吧。不过这本图画书不完全是给小孩看的,它更像是绘本作者对人依恋自然与渴望自由的本能的一种描绘。

  书的作者涅斯特林格和绘者雅诺什都是图画书领域的大家,但似乎雅诺什面对“从前有一个人,他孤零零的,他一无所有”这样的文字描述也纠结了一番,没有任何界定是一件让人茫然的事吧,在书的第零页和第一页里,是“一个人”的各种铅笔草稿,正在,侧面,全身,头部,戴帽子,不戴帽子……这些“他们”最后汇总了,成了一个人的全身像:三四十岁的成年男子,手背在后面,棕色调的衣服,里面一件蓝衬衣。头上戴着线帽。他无所事事地站在一个旷野的前景上,有一双忧郁的眼睛与一幅思索的神情,他是一个流浪汉。

  一个人会遭遇坏天气,会病倒在路边。有人救了他,一个女人收留了他,让他感受到她温暖的气味与皮肤。但后来他又走了,他漫渡许多城市,夜晚藏在教堂的祭台下,在清早醒来时,看第一束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射进教堂——几段小故事都写得很优美,就算不是流浪汉,一个普通人,也许生活中也有过那么几个跳脱于日常生活之外的时刻,让人感到纯粹与自由的美好。

  在季节的轮回里,他又到了从前收留他的女人那里,生了一个叫小汉斯的孩子。渐渐地,他有了名字,有人叫他“汉斯的爸爸”,再后来就跟着孩子,也叫“汉斯”。他会停留下来吗?从“一个人”,成为一个“汉斯”?这也不是坏事,但显然,做“一个人”是他内心的需求。他不接受一个固定的位置,不承担责任,不享受福利,在“一个人”这里,保存了一种反主流与反“社会进步”的可能性,如果每一个人都被纳入一个严格的社会系统,《美丽新世界》中的未来似乎已触手可及,而有这些“一个人”的存在,或者人的想法中还保存着“一个人”的部分,社会系统才不至于成为一个机械式功利式的存在。

  作为一本温情的图画书,《我就是一个人》里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基本融洽的,社会包容一个异己的存在,而社会中的相关个体(比如“滚圆的女人”)并不要求“一个人”履行一个社会人的应尽职责。这个地母式的女人当然是女人的一种理想状态,这也是男性追求自由的文本里一个共同的缺陷:在自由之后,有一个无怨无悔的起着照顾、关怀、生儿育女之责的女人。作为个体,这样一个女人当然可能存在,但在一种生存方式的哲学讨论中,这样一个女人作为类型出现,未免掩盖了女性可能是无助的,艰辛的生活状态。

  任何一个向度的可能性的呈现,对于另一个向度都造成障蔽吧。一个完全的,完整的,完美的观念是不存在的。只是各种观念之间会形成对话与互补,形成一个话语场,形成一种丰富的喧哗。在一个充斥着如何强化社会属性并在社会里成为一个大温拿的话语空间里,《我就是一个人》是一声清新的小叮咛:“别忘了日光与飞廉花!”就算当不成一个彻底的“一个人”,偶尔让思想偷偷出轨去当一会儿“一个人”,也不是坏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