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评论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评论周刊
上一篇

革新的希望

2012年03月1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一周观察】

  通过“两会”平台和议案提案的反馈、争鸣、“围观”和议论纷纷,改革的共识或可逐步凝聚,方向性、系统性风险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预警和规避。

  

  一年一度的“两会”总是3月国内关注热点,新人、新政往往从“两会”开始体现,今年是本届人大、政协的最后一次全会,革新的气息自然更加浓厚。据有关方面透露,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将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进行选举,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

  “两会”开幕前有信息指出,中国城市人口历史性地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标志着传统农业大国中国,城市化建设已从量变达到质变,在此背景下调整人大代表城乡选举比例,是对这一巨变的及时反映,也有助于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原则,有助于人大这一民意代表机构和立法机构,能够在变化的社会形势下,精确地反映社会和民众的诉求。

  “两会”的功能是议案提案立法、参政议政,各种议案提案当然是人们所共同关注的,这些议案提案中既有令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的,也有让人觉得有些异样、争议较大的,甚至还有些乍看起来有些“雷人”的。提出议案提案是代表、委员们的法定权利,不论对其内容做何评价,积极作为本身是值得称许的。时至今日,中国需要革新已几乎是全社会的共识,但如何革新、向哪个方向革新,却存在很多歧见,通过“两会”平台和议案提案(包括争议大的提案)的反馈、争鸣、“围观”和议论纷纷,改革的共识或可逐步凝聚,方向性、系统性风险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预警和规避。

  本周对全球影响最大的“涉中新闻”,莫过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2年GDP增速目标定为7.5%,由此告别了持续8年的“保八”时代,这不仅令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剧烈震动,也让中外观察家对中国经济前景议论纷纷。

  不再提“保八”,一方面是鉴于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出口形势,及根据“十二五规划”既定方针所做的适当调整,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终于开始下决心,摆脱单纯的“GDP经济”模式,转而更注重增长的内涵和质量。尽管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转型是半主动、半被动的,但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节点。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能永远停留在单纯追求增速的阶段,中国能否迈过这个坎,实现更有含金量的可持续发展,“后保八时代”的第一个财政年度至关重要。

  本周最令人关注的国际政治新闻,是普京在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获胜,时隔四年后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此次重返总统位置,普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归根结底,是俄罗斯选民对普京时代产生“审美疲劳”,渴望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革新。可以看到,选举胜利后的普京本人也清醒认识到这点,在选后短短几天里,已相继做出了包括邀请反对党领袖对话共商国是等革新姿态。新人也好,老人也罢,选民们所希望的,无非一是社会安定,二是平稳变革罢了。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学雷锋”的口号再度喊响,一个有更多“个人信息”、更“人性化”的雷锋形象也跃然纸上。时代在革新,雷锋精神也在革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不能没有一点精神寄托的,榜样的力量固然无穷,但倘这种精神、道德榜样不能与时俱进,贴合时代,就很难打动新时代的新人类,起到预想中的效应。

  □陈在田(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