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书评·旅游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书评·旅游
下一篇

花甲背包客: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2012年03月1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花甲背包客》
张广柱/王钟津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年3月
张广柱和王钟津在南极。 资料图片

  从2008年始,63岁的张广柱和61岁的王钟津这对普通夫妇,花费约50万元自助游历了七大洲四十多个国家。三年前,从欧洲回来,出版了第一本偏重“攻略”的书后,他们又游历北美、南极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并将所见所闻所感一一讲述,汇集成《花甲背包客》一书。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他们。在采访过程中,两位老人精神状况健康,反应很快,两人之间的配合也极其默契,让记者感到,旅行让他们产生的“第二次恋爱”仍在延续。

  人活一辈子,要对得起自己

  新京报:你们这一代人,还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你们用现在这种方式出去,主动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快乐,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补偿心理?

  张广柱:倒没有那种想法。我们这一代确实是经历过很多事情,也是比较坎坷的,特别年轻的时候受过很多苦,但是始终没有说是回去补偿的那种想法.

  我们是怎么想的呢?特别年龄大了以后,比如说有时候去医院看到有些病人,实际上他的生命质量太差了,虽然是活着,但是就是靠药物或者靠什么去维持,他自己又非常痛苦,还有很多老人也无所事事,退休以后,他并不快乐,所以我们就觉得我们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不愿意在家门口的小花园和医院里度过一生。

  王钟津:我老这么想,人活一辈子,应该自己对得起自己。你总要有一些选择,在一定的时候,一定的机会,你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在任何年龄段,都不应该觉得自己老了就不去选择了。我就是要抓住生命的尾巴,精彩地活着。

  我们见过一些这样的例子:有一些人,在领导岗位上很有朝气,但是,退下来以后,你发现他们衰老很快,动作很迟缓,反应也很差,连院子都不出,就在家里坐着。我觉得,这对人生来说也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你60岁退休,现在活90岁的人有多少啊,30年的时间,你要是在等死的过程中,太悲哀了。

  钱,不是最主要问题

  新京报:可能有一个现实问题,现在可能有一部分经济上不那么宽裕的人,想和你们一样,但是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广柱:各人情况不一样,在北京的要做房奴的,主要是大学毕业以后留在北京工作的这一批人,他们因为父母亲都在外地,他们在北京等于是没有根,来这去打拼天下。

  对北京人来说,大部分像我们这个同龄人,从经济方面来说并不缺乏这个能力,而且像有些人,有的一家有好几套房子,这在北京很普遍。

  新京报:你们的朋友,同事,亲人,看到你们满世界旅游,非常快乐,很真切地感受之后,有没有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效仿你们的?

  王钟津:我们的朋友中,有一部分人有房子住,手里有钱,他们都有高级职称,退休金很高的,他们也是依然出去买东西就要算计,已经形成了一辈子的生活习惯,很难改。

  张广柱:有很多人有触动而且想改变,但是这里面不光是经济方面的条件,还有其他方面的条件。比如说语言确实是个大问题,像我们这种年龄段基本上语言都不过关的。

  再一个就是,我们的经验是一点一点逐渐积累的,并不是说一下子就突然心血来潮,一下子就去周游世界的。我们一开始,是在北京周边山区去徒步,去露营,然后由近及远,太行大峡谷,四川四姑娘山,云南梅里雪山和西藏等等,然后才一步一步走出来。

  王钟津:我们有些同学都是和我们同年龄,大家经历都是一样的,我们一块插队,实际上他们也都觉得这样有可能,因为现在都退休了,身体都还可以,经济条件也还可以,但是同时他们心里头依然很忐忑,也有特别爱玩的,他们跟团走,依然还是放不开。

  张广柱:受我们影响的年轻人确实更多一些,这里的关键可能在于,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

  采写/本报记者 张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