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书评·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书评·天下
上一篇

我对人性持悲观态度

《冷皮》作者皮尼奥尔反思战争、历史和人性

2012年03月1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冷皮》
阿尔韦特·桑切斯·皮尼奥尔著
译林出版社
2009年出版
西班牙作家阿尔韦特·桑切斯·皮尼奥尔。

  【北京现场】

  3月15日晚上,西班牙作家阿尔韦特·桑切斯·皮尼奥尔在塞万提斯学院与中国女作家林白举行了一场对谈。皮尼奥尔是在“书虫国际文学节”背景下来到中国的,他将在17、18日中午参加“书虫”的两场活动,畅谈他关于观念的旅行、“人与怪物”等话题的看法。

  皮尼奥尔1965年生于巴塞罗那,是一位专注于非洲研究的人类学家。然而为他赢得巨大声誉的却是小说。2003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冷皮》出版,这部以加泰尼罗亚语写作的小说很快被翻译成西语,并随即为他赢得了“批评之眼”文学奖,迄今已被翻译成38种语言。

  《冷皮》的主人公是一名爱尔兰青年,他厌倦了城市生活,决心到南极附近的一个荒岛上当一名气象员。当他抵达小岛时,发现他的前任气象员已不知所踪,岛上只有一个叫巴蒂斯的半疯的灯塔看守人。这位无名的主人公到达小岛的第一个晚上,就遭到了一群海怪的猛烈袭击。在这个任何航线都不经过的孤岛上,为免于葬身怪物之口,两人只有合作坚守灯塔,与海怪进行残酷的厮杀。巴蒂斯驯养了一个女海怪,有着冰冷的皮肤和比人类女性更美的外表,主人公渐渐对她产生依恋,而与女海怪的接触让他发现她其实和人类一样拥有感情。然而海怪与人的战争仍在继续,险恶的环境与日夜的厮杀中,理智与野蛮、人性与兽性的界限日益模糊,和解也成为不可能……

  我们首先可以把《冷皮》看作一部类型小说,它包含了荒岛生存、探险、惊悚、畸情(故事中人与海怪的恋情)等颇具“看点”的元素——这或许解释了这本以加泰尼罗亚语写成的小说何以会被如此广泛地翻译。但同时,像所有具有文学抱负的类型小说一样,精彩或惊悚的故事情节往往是高度寓言性的。

  《冷皮》显然是一部极具寓言色彩的小说,故事中人类与海怪的战争无疑是人类社会中真实战争的指涉。皮尼奥尔谈到,他在非洲的经历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直接地影响了他的写作。他在刚果目睹了独裁主义者的残暴、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种族屠杀的血腥,然而,令他深感痛心的是,西方社会对此漠不关心,尽管有300万人在刚果的内战中死去。

  人类已在地球上生活了很长时间,但人类历史上始终战争不断。《冷皮》所要处理的正是这个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重大问题,尽管它并没有想去探讨战争起源的野心,但它却正确地暗示出,陷入战争的双方想要取得和解是多么的困难。皮尼奥尔说,在每一次战争中,一方都会将另一方描述成怪物,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战争合法化了。取得和平与和解是因难的,因为和平需要运用理性,需要去和对方交谈。在《冷皮》中,主人公通过与女海怪的接触突然意识到,这些长相怪异的、凶残的海怪其实也拥有和人一样的情感,它们或许和人类并没有那么的不同,因此试图寻求与它们和解。然而,和解的计划因为巴蒂斯的疯狂而功败垂成,巴蒂斯死于海怪的攻击,而当新的气象员来到小岛时,他会发现一个新的巴蒂斯,新的循环复又开始……这个情节设置最好地体现了作为人类学家的皮尼奥尔对人性的看法。他说,“我认为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对人性总体上是悲观的。因为人类很少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回顾20世纪,我们应该很难反对皮尼奥尔的观点,尽管从文学的角度看,他所运用的隐喻并不算微妙,但微妙或许不可避免会减弱批判的力量。

  本报记者 吴永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