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高地
10元购买力
【热词渊源】
2012年3月,广东全国人大代表林道藩,利用两会会议间隙,来到北京西绒线菜市场做的物价调研。他用10元钱买东西,可买3个苹果或者5根黄瓜或者5张地铁票。3月11日,来自全国各省的网民、市民群众自发组织了“10元购买力”的大调研行动,从“后方”配合代表,补充数据资料。(综合)
【特别阐释】
走在街上,拿着10元钱,或许买不了一杆秤,但足以作为一杆秤,形象秤出民意焦灼。朋友一起去饭店吃饭,点了“西红柿炒鸡蛋”,结果端上来确是“鸡蛋炒西红柿”,原因就是,鸡蛋每斤3.6元,而西红柿每斤5元。房价高企,没有谁指望10元钱能买下一块砖头,但至少生活成本要让民众满意,毕竟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一国两气
【热词渊源】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2015年PM2.5监测要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目标,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就此表示,建议PM2.5的监测点应在今年全面展开,而不是等到2015年。他表示,大气污染不是孤立的,政治体系可以“一国两制”,但不能“一国两气”。(综合)
【特别阐释】
一国两气,钟南山的说法让人过目不忘,像概念一样迅速流传。当我们的呼吸为PM2.5所困扰,当PM2.5的检测成为各个城市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时,治理的路径和方法最为关键。而治此顽疾,不是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治脚那么简单,“解决大气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要通过汽车尾气治理、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途径改进我们的生态,而这是最难的。
拍照点名
【热词渊源】
近日,南师大文学院推出“拍照点名防缺课”,具体做法是:每节课上课前,学习委员负责拍摄教室里老师和到课学生的“全景照”,课后将照片上交给学院,学院根据照片“搜索”缺课学生,点名结果将作为每学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并与综合测评成绩挂钩。(据《新华日报》)
【特别阐释】
尽管当事学校也有解释,但并不影响“拍照点名”一词的流传。想起上大学时,一位老师说的话:一位好的老师,不会利用点名来把学生固定在教室,不会只去复述别人的研究和观点,不会利用考试分数来威胁学生。大学嘛,大家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是“拍照点名”这种创举,不知道一些重要的公务会议是否可以借鉴?好像以前有人也拍过,不仅拍到了或有空席,也拍到了百般睡姿。
酱油课
【热词渊源】
广州的中山大学开公选课,其中一门有关遗传科学,原名《人类遗传学》,没多少学生选,后来改名《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立即大受欢迎。不过一堂课后,学生大呼上当,近一半人立即退课。此课被人称“标题党”。如今学生选课,不仅青睐名字时髦如《爱情心理学》的课程,更是喜欢那些“不太点名,逃课安全”、“过关轻松,易拿学分”的,这些课被学生称为“酱油课”。(据《羊城晚报》)
【特别阐释】
所谓酱油课,问题不在教师与学生,而在教学体制。一则与此有关的典故,却足称佳话。北大钱理群教授曾出版《我的精神自传》,谈及写书原因,他说想在北大开一门课,讲讲“我的回顾与反思”,但是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却叫作“现代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原来,根据学校安排,老师开的课,符合计划要求的才算数,才算老师的工作量,给听课的学生学分;不符合的,就不予承认。于是,他与系主任陈平原“合谋”的结果是:“以不切题为宗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