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评论周刊·民间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评论周刊·民间
上一篇  下一篇

被遗弃老人之死:平凡的恶

2012年03月2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记者手记

  两年前,山东鄄城县彭楼镇刘楼村村民吴喜莲走失。一周后,遭遇车祸,被拉到郓城县医院,未得到治疗。她躺在医院的院内约6天后,4名医院人员开车帮她找家,未果,将她放在敬老院附近。吴次日死亡。

  吴喜莲的故事来自于王萍父亲的一封信。

  在信中他讲述了一个做好事做了一辈子的好人,如何被冤枉的故事。在这封信里,我更多的看到了,一个老人如何一步步在被忽视中走向死亡。忽视她的都是一些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没有坏心,更没有想过这辈子会和犯罪有一丁点联系。

  到了郓城,这种感觉愈加强烈。几乎见到了和吴喜莲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我真冤”——“记者同志,你可要为我申冤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120司机,“我只是被领导安排出车”,保卫科长“送敬老院是王萍的要求”,急诊科主任,“这个病人我没有经手过”,接诊的急诊科副主任“她没有外伤,我咋能看出来”。吴喜莲躺在急诊室外的五六天里,急诊科的护士医生们,“没注意到”“那里经常躺着流浪的精神病人”。

  这些话成为他们反复咀嚼的理由,是因为吴喜莲死了。如果吴喜莲最终没有死,或者是死了没有被发现,没有人会想到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不过是,没有管而已。而死了,自己因为接触过,“算我倒霉”。

  王萍是这个事件里,唯一出现的主动作为者。她为脏臭了半个月的老人清洗身子,喂奶。这算是老人最后半个月的唯一暖色。

  但是王萍也没有拯救老人。她为老人擦洗,为老人找家,最终却仍然将老人遗弃在敬老院门口。她说,她以为这是最好的选择。这个主动的行动,最终让她站上了被告席。

  采访每一个人的时候,我都会问,你觉得你对老人有愧疚吗?

  答案很有意思。因为案子至今未判,没有,是最保险和最常见的回答。有人会岔开话头说起当时自己的苦处,有人会说,没有愧疚,但有点后悔。“后悔不该太听领导的话”。

  对于将吴喜莲放在敬老院附近的四个人来说,他们最常重复的一句话是,“她一直呆在急诊室门口那也会死啊”。这是实情,最终的死亡鉴定报告证明老人是死于之前的车祸引发的结肠坏死。

  正如他们所说,老人死在那里,责任就不同了。

  没有人直接杀死老人,也没有人存心害死老人。在这个故事里面,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恶。他们坐视不理,他们心存疏忽,他们判断错误,他们遗弃老人。但最终,这些恶汇集起来,施于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生命垂危的老人身上,导致的是一个生命的消失。

  我们可以追究体制之恶,三无病人应该如何对待,有怎样的跟踪系统?社会机制应该如何更有效地保障精神失常者?但在这个故事里面,更让人唏嘘的是平常人之恶。一个生命理应受到每个人的珍惜,多一点点责任和热情,可能会是不一样的结局。冷漠和忽视,有时候真的会杀人。

  □张寒(新京报深度报道部记者,3月19日发表《老人吴喜莲的死亡之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