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评论周刊·网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评论周刊·网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救灾物资四年未拆包,是耶,非耶

2012年03月2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3月18日,有记者在微博上称,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敬老院内有大量地震后外界捐助的救灾物资,至今尚未开包。而擂鼓镇政府回应称,这些是“5·12”地震保证灾民所需后剩余的棉衣、棉被、热水袋等可长期保存的物资,暂时储备,以应对其他次生灾害。

  支持

  王振耀:像北川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小灾中是较少出现的。只有在大灾中,大量救灾物资进入后才容易出现,造成了救灾物资的沉淀,出现“死角”是完全可能的。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救灾物资的过期报废制度。我们把救灾物资当做国家财产,不能随便报废,也没有想到会过期。

  兰辉: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外界捐赠和上级下拨的物资中,食品、药品、饮用水等物资实行“有多少发多少”的方式,很快全部下发到了受灾群众手中;而棉被、帐篷、衣服等物资,则实行“用多少发多少”的方式,在保障群众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剩余物资纳入统筹储备管理。

  张灵:看着保护得挺好的,应该是以备不时之需吧,用不完总不能浪费吧?再说看上去都是些棉服、鞋子、口罩、热水袋什么的,如果保存得好是不会发霉的。何况,汶川地震后,次生灾害时有发生,作为储备物资也无可厚非呀,还是抱以理解的心态吧。

  反对

  佚名:在这一次北川封存物资发现前,恐怕少有人去想,援助物资是会有剩余的,而把剩余的物资做储存也是重要的抗灾措施。这根本上是因为中国救援物资的运作不够透明,政府在号召捐款的时候很积极,各个部门也以捐款多为荣,然而捐款之后的事情往往更重要。假如此前政府就公示了救援物资剩余多少,储存在哪,那这次北川未拆封的救援物资也不会引来这么大的争议。

  杨晨:地方官员的解释,听起来很合理,不过我们要反思一个问题,当年5·12大地震全国人民捐款、捐物资去救助,但款项到了这个地区以后怎么使用,救助物资怎么去分发,能不能有一个具体的清单,有一个网站,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去管理,这是未来相关的部门应该加强的部分。

  杨团: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政府在救灾物资的处理上,也并非是最有效率的。在救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民间公益组织的作用,因为公益组织更讲究效率,更具专业性和创新性。四川省有关部门对当年捐助的救灾物资认真排查,拿出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地震后接受捐赠物资的数量、发放的数量和余存的数量,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本栏目内容编选自人民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