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评论周刊·网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评论周刊·网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经历磨难为了更好地安慰他人

2012年03月2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好帖

  《桃姐》里有一个细节,老人院里年岁最大的老婆婆,从来没人探望过她,也不说话。有一天半夜,拎着一只印花的小包袱,死命地砸老人院的门“我要回乡下,我要回乡下”。

  护士劝也没有什么用。

  老人院里的老花花公子挽着她的胳膊,慢慢地原地小跑,哄着她“好,好,回乡下去”。老婆婆像个小孩子一样,这样跑着小圈,被安抚了。

  《桃姐》的安慰,是这样的一种安慰。

  编剧Roger是电影的监制,这是他经历的真实生活。在晚年怎么样照顾家里的中风的老女佣的故事,写的是年轻孩子在老人突遇病痛时的觉醒,有一种“我给了她很大安慰”的心情,但我看时还是觉得某种与他的隔膜。

  叶德娴把这个隔膜道破:“我没敢跟Roger谈,我怕我会骂他。”

  她在现实中,去过桃姐住过的地方,“我看到那个房间我就很辛酸了,我觉得不应该这样放在一个老人家在这个房间里。她的房间里面有一个洗衣机的,还有两个大箱子,属于她的就是一个床——你会让你妈妈这样做吗?”

  我说,演员为什么要想这些事?

  “我想了,我真的对不起,我会想的。怎么你不把这个老人家搬到靠近厕所的那个房间呢,也是空着的。晚上她要从这里走到那里去厕所,老人家,常常都是要小便的。”

  这些是几十年,几代人的习惯,Roger不自知,也许桃姐亦无自觉。叶德娴知道这个老女仆已经是感恩的,跟大家庭合影时,人家让她在第一排坐着,她又惶恐又欢喜。

  我问叶德娴:“你知道她会这样想,为什么还要替她心酸呢?”

  她说:“她是认命了,你可以过得好一点的,你知道吗桃姐?在来得及的时候要对一个人好一点,不要将来后悔,不要,不要。”

  我们的人生,各得我们的安慰。

  年前我做过一期节目叫《生命从45岁开始》,是讲残疾人的生存和感情的。

  有位女性看完写个短信给我,说当天晚上,她丈夫酗酒,父母责骂她,她在那样的心情里,看了这期节目,觉得心里得到安慰。

  一期节目,一个电影,什么也做不了,也无法解决人们的现实问题。但那种安慰是,你可以知道,世界上还有另外的人,也对生命诚实,他们经历的痛苦或者心酸,你能了解,你觉得也能因之而被了解。

  我们经历磨难,是为了更好地安慰他人。(有删节)

  □柴静(摘自新浪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2e8l7.html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