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新闻·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新闻·评论
下一篇

国企如何洗清“利润外流”之冤

2012年03月2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看年报

  国企上缴利润最高比例为15%,因此,“挣钱多,上缴少”这种情况,在央企领域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现象”。

  据报道,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2011年利润总和达1465亿元,而三公司当年上缴国家的利润为99亿元。这样一组数据对比,会让“不明真相”的公众,产生一定的不满:大型上市国企的巨额利润“外流”,对公众福利的贡献太少。

  实际上,三大运营商去年的1465亿利润,是其上市公司的利润。按照规定,央企除了要纳税外,还要向财政部上缴利润,但红利的比例并非依据上市公司的利润,而是其母公司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规定,国企上缴利润最高比例为15%,因此,“挣钱多,上缴少”这种情况,在央企领域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现象”。

  这样一番解释,或许可以说明,所谓国企利润外流,对国企而言是“不白之冤”。但这仍然不能消除另外一种疑惑:一些大型国企利用国有资本,在国内市场运营获得巨额利润,然后在境外上市,境外投资者可以分享这些企业的成长,但国人却没有这样的机会,这是不是一种尴尬呢?

  固然,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从境外募得资金,在获得巨额利润后,投资者(股东)分享其利润,于法于理都没有任何问题。公众的情绪,反映的其实是对大型国企利润难以分享的焦虑。现实的情况会让大家有一种感觉,这些运营“国有”资本的企业,从“国人”手中赚了钱,却与“国人”没什么关系。这也是看到大型国企赚钱后,国人并不高兴的原因。

  其实,大型国企确实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在国家有大事的时候,诸如汶川地震、奥运会这样的事情,一些大型国企承担起了重要的使命。在承担这些使命的时候,大型国企可以当作“政治任务”,任劳任怨。大型国企,一方面要借助自身的优势努力赚钱(因为不赚钱各方面都会不满意),另一面要承担不期而至的重要使命。这使得它的逐利性显得很清晰,而受益人却相对模糊。

  “使命”的压力、公众的压力、赢利的压力,交织在一起促成了大型国企的焦虑。解决这一困境,靠的是国企改革。事实上,境外上市,本身就是大型国企改革的一部分,但这种改革在获得某些方面的成功之际,同样引发了“利润外流”的质疑,这也暴露了国企改革之难。

  若让公众满意,只需让公众“均沾”国企的利润,但这种理想化的设想,似乎很难找到实现的路径。可以说,仅仅盯住这样的“理想化设想”,当下是无解的。

  因此,还是要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能够“便捷”地进入国企垄断行业,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如此,方能减少大型国企因其“特殊性”而被公众“另眼相看”。当更多的民营企业壮大,国有大型企业的各种焦虑,才有望稀释。若国有大型企业未来依然在各方面“鹤立鸡群”,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必然不可避免甚至会日益加重。

  □王海涛(北京 媒体从业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