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C论坛
碰瓷,是老北京人熟悉的一种讹诈方式。而在企业营销中,也有这么一类手段,通常是弱小企业主动发声,指控行业中比较强大的企业侵犯自身权益,在引起舆论关注后,企业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
在过去,碰瓷营销的成本会比较高,因为那时候的舆论主体基本上是传统媒体,对于业界的动态比较了解,碰到这种过于悬殊的实力对比和过于“匪夷所思”的指责,会在采写编辑的前期就予以判断和过滤。但在微博时代,这一过程会变得成本相当低廉。
最近就有这么一次碰瓷营销的实例。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做企业内通讯的企业,指责另一家在中国互联网无人不知的企业抄袭,同时要求道歉、赔偿、停止打压。在巨头召开研讨会时,这家企业在隔壁举着条幅写出了一些刺激性语句,被拍下图片后在个别网络媒体和微博流传。由于巨头实在太出名,任何对它的指责几乎都可以成为负面新闻的“潜力股”,因此这些微博和网稿获得了相当规模的转发。
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在获取信息的第一线,记者报题——编辑判断——上版出版是基本流程;而在微博时代,由于人人皆可上微博,媒体生产线上后置的那些环节仿佛也可以置于信息第一线。而媒体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漏稿恐惧症,使“微博上热传”成为“一定是重大新闻”的近义词。
实际上,上述那个实例,在传统媒体介入调查后,进攻一方很快暴露了自己逻辑上的荒谬:巨头公司在2001年即推出了企业通讯产品,发声指责抄袭的企业却是在2010年才发布自己的产品,这是谁抄袭谁呢?即使这样,该企业碰瓷营销的目的已经达到。对那家巨头的指责根本不需要成立,只要传统媒体大量报道他们的名字,提高了知名度,就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微博时代带来的信息快速流动,让一些媒体从业者慌了手脚,放弃了本来具有的审慎、专业而带来的权威性,被信息流挟持前行;微博时代的碰瓷营销之所以成本低、效益高,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阳淼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