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C论坛
从去年底开始,“家电寒冬”这个词就像乌云般,笼罩在家电制造业上空。不过笔者认为,寒冬未必一定是坏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疯狂扩张后,家电行业需要一段冷静期,来消化快速扩张时,业绩所掩盖的问题,比如售后服务。
最近几年,随着家电销售规模的爆发增长,家电行业的投诉量也居高不下。今年央视3·15晚会也披露,据统计,家电维修类投诉量排入各类消费投诉前十位。山寨维修队遍地开花,收费不透明,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且价格昂贵……在市场销售乐观的时期,生产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销售规模,顾不上完善这些“软设施”,不过当秋冬时节来临,市场销售萧条后,企业就开始琢磨在这些细节上下工夫。
本月,包括华帝、海尔、帅康在内的多家国内家电企业,纷纷高调宣布,将升级售后服务,提高服务标准。比如,华帝宣布将在全国投放2000辆服务车,并承诺“今后凡用户报修,售后人员将在30分钟内作出回复。”帅康厨电则推出“米兰达法则”,宣称“用户有权拒付服务费”;万和打算增设服务中心和网点,松下电器则重建营销体系。
这还不算什么,有的企业直接战场见输赢。据业内人士爆料,一家空调企业刚谈好一个合作项目,另一家空调企业则马上登门造访,送上免费安装服务,虎口夺食。
对于企业的做法,行业协会反应也很迅速。本月中国标准化协会就针对流通服务提出“七星标准”,对企业在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服务进行打分。
企业的这些承诺如果真能落实到行动中,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但根据以往经验,不少企业雷声大雨点小,以至于后来在各个环节出现扯皮现象。
企业和协会希望通过服务拉动营收增长的想法是好的,但切莫让服务升级仅停留在口号上。
□林其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