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评论
谴责犯罪、加强医院安保工作、消除社会戾气的同时,也亟需各级卫生部门清理制度中的“病疾”。
据报道,针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被残杀”事件,卫生部27日要求对医疗机构门急诊、病房等重点科室、部位,实行24小时安全监控,合理调配安保力量,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护。
针对医生的暴力行为,需要严厉谴责。并且加强医院安保措施。可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医患冲突,保障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仅有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卫生部门在面对一桩又一桩医院血案的时候,也应该深刻反思,究竟是什么让医生和病人如此对立?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目前的医疗制度造成的?
仇医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人们对医生和医疗过程缺乏客观的认识,对医疗效果的期待值过高,导致因患者病情恶化而将怨气归结到医生身上等。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目前的医患冲突,也不乏制度原因。
此前上海一位病患家属给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发公开信,历数了自己的父亲——一位肺癌晚期病人因为医院的“治愈率”、“死亡率”和“周转率”等诸多医疗管理限制无法正常住院的遭遇,即是典型事例。俞正声后来给这位市民回信,认为其遭遇“制度缺陷的伤害”,并承诺将争取在制度上有所改进。
此前,同仁医院一位女医生被患者砍伤,最直接原因就是医患纠纷调节机制失灵,案件被长期搁置得不到解决。
在医疗管理中片面强调医院病床的周转率,迫使医院对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采取强制出院的措施,无疑会给患者方面造成医生“冷血”的错觉。此外,在对医生的考核方面,经济指标的权重往往大于人文指标,致使部分医生无法把精力专注于医疗工作之中,影响了医疗质量。而医患纠纷调节机制失灵,也容易将矛盾极端化。
这些问题都和目前的医疗制度有关。现在,人们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制度脱离临床需要,加剧了医患矛盾。
这次“哈医血案”的一些细节尚有待考证。但是,一个17岁的患者半小时之后,就变成了凶徒,恐怕不能仅仅归结于偶然。造成“哈医血案”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谴责犯罪、加强医院安保工作、消除社会戾气的同时,也亟需各级卫生部门清理制度中的“病疾”,让医生有尊严,让患者受尊重。
□郑三海(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