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场春梦花间开

2012年05月0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当代剧场】

  舞台剧《贾宝玉》让我们看到林奕华开始收敛自己片段似的解构方法,这种转变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林奕华一直迷恋于以“对位”的方式在舞台上进行文学名著的解读。那些名著在他的手中被抽空背景,切换时空,变幻出一场场现代寓言。他的近期作品《包法利夫人们》《在西厢》莫不如是。他一直试图在戏剧中寻找到那个古典的“现代人”。不过,这一次《贾宝玉》他却放弃了切换,把所有的焦点集中在“贾宝玉”一个人身上。

  让“贾宝玉”重返人间,是因为这位护花的神瑛侍者觉得“遗忘”与“失忆”是不同的,一个是主动的选择,一个是被动的接受,他要看清楚,自己为何要舍弃肉身,重返仙境。《序 预演红楼梦》上演的仍是林奕华拿手的群戏。这些衣着现代的仙姑们出场了,只是过于轻佻了一点——过多的情色暗示让太虚幻境的仙姑们仿佛是一群青楼歌女。还好,懵懵懂懂的“神瑛侍者”上场,何韵诗清秀阳光的形象,将我们跳离的神经重新拉回来。“海棠花要开了吗/美丽是刹那芳华……”这让我松了一口气,因为我的确不需要一场“现代红楼梦”。

  重返人间是贾宝玉的一次觉醒,也是一次告别青春的晚会。全剧的基调就此确定。林奕华并未把重心放在解读《红楼梦》,他要借这个舞台,慨叹美好的青春。“青春啊,未央歌”,青春之美在于它是那么容易流逝。这样一种情绪加上何韵诗的歌声,让观众慢慢地淹没在对青春的片段回忆中。结尾之时,“梦还没有完/大寒尚有蝉……”林奕华没有让贾宝玉来一场禅宗的顿悟,也没过度渲染其先知的痛苦。他再历人间,让黛玉之泪痕、宝钗之隐忍、袭人之温顺、湘云之火辣……映照在墙壁上,仿佛一切都是昨日重现。当贾宝玉说,如果要再来一次,他将用勇气迎接现实,而不是逃避,一场青春的成长至此完成。

  这样一场最终醒来的春梦呈现的场所是一个荒废的工场。这个意象让我感觉吃惊,因为它如此贴切地控诉了把古代的礼教束缚变成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磨灭和压制。原来,“对位”的思路一直都在林奕华的心里,只是这次他转化得如此巧妙,不着痕迹。

  《贾宝玉》里歌队和角色之间不断地切换,有时几个演员同时扮演一个角色,这对观众非常考验,容易疲惫和纠结。不过,这样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出我丝毫未有睡意的困扰,因为我发现了一个更具创造性更节制的林奕华。从《贾宝玉》开始,林奕华过度解构、过度阐释的舞台创作模式开始收敛,更趋向于审美与思考的统一,曾经分散性、片段化的思考逐渐收拢起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至少他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向。

  □MR.WHO(北京 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