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书评周刊·文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书评周刊·文学
上一篇

人生“碎片”

2012年05月0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离别之音》
(日)青山七惠 著
南海出版公司
2012年4月
《碎片》
(日)青山七惠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青山七惠(1983- ),日本新锐小说家。1983年出生于埼玉县熊谷市,毕业于筑波大学图书馆信息专业。2005年9月,青山凭借小说处女作《窗灯》一举摘得有“芥川奖摇篮”之称的第42届日本文艺奖,在日本文学界崭露头角;继而又在2007年1月,以第二部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摘得“芥川奖”,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三位年轻的女性得主。2009年,她凭借《碎片》夺得第35届川端康成文学奖。近期,她的作品《离别之音》已在国内出版。

  □书评人 范典

  青山七惠擅长写一些中短篇的小说,文字清丽,自《窗灯》、《一个人的好天气》等小说在内地出版后,其自成一体的清雅风格深受年轻读者喜爱。

  你可能会好奇这样一个女子究竟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东西。粗略来看,《一个人的好天气》里充满很多新鲜玩意儿。譬如“飞特一族”等新鲜字眼,可到了《碎片》,这种新鲜感已消失殆尽,它描述的,更多是和我们非常贴近的生活。

  这本书里,她依然是她,文字浅显而细碎,带有日本私小说风格,除记录日常生活的点滴外,似乎要带给我们一种借鉴,可是她并未提出某种观点,或是想指导我们什么,而且在描写整个故事时并未设置高潮起伏之类的环节。曾以为写过《通天阁》、《葵》的西加奈子和她风格接近,可是西加奈子显然在结构上更有设计,两人在注重细节上同样到位,信手拈来,就如同发生在昨日。

  这本书包含了三个短篇,分别为《碎片》、《榉树的房间》和《山猫》。个人更喜欢一和三,中间那篇作者以男性为视角写跟两个女孩的爱情。大段心理描写看起来虽真实可感,却在阅读上有黏滞、压抑感。三个小说看似风格统一,在我眼里却有微小的变化。《碎片》很顺,基本上叙事顺序是围绕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来发展的,《榉树的房间》打乱了正常的叙事顺序,有意插入了些回想、记忆的片段,到了《山猫》又是很顺的叙事风格,只不过有了一些一笔带过、浓缩性的句段。

  三篇小说看似文字浅白易懂,但往往读到结束,对于她要表现的还要废些思量。她习惯于将某种意有所指的象征物搁置书内,然后想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出与之相联系的细节,这种联系就造成了她作品的某种风格的特征。读者隐约中,会在那些巨细无遗的细节中咂摸出哲学的味道来。

  比如她的《碎片》一篇,一家五口原本定好旅行计划集体一日游,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哥哥的女儿病了,嫂子又因与哥哥吵架而离家,哥哥只好留在家照看女儿,妈妈也就没这个心情前往采摘樱桃的旅程。于是女儿桐子只能和爸爸一同出游——她前不久还报了摄影培训班,而老师布置的任务是拍一组题为《碎片》的照片。

  什么是“碎片”呢?可能是作者在代指生活和记忆的碎片。当你还未踏上旅途的时候,生活都按着既定方向行进,可是一旦踏上旅程,所有新鲜事物都带上了偶然性,所遇都是未知的。可是当人生静下来,只有一些“碎片”会留在你的生命里。

  书中,这样的偶然性触手可及:比如事先计划好的旅程、高速公路上的老太太摔倒、寻找玫瑰花拱门的庭院、原本要冲印的照片因为梅雨天被搁置等等,不过能够感觉到作者在有意淡化这些事,而尽可能去表现因这些事带来的情绪和想法,使读者从层层铺展的细节中抽离出来,去探索她的用意。

  书中提到的阿尔卑斯山脉、钟都是固定的东西,它们作为某种象征而出现,它们不会因为人的失忆或健忘而消失,可却会因为人们的回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人生“碎片”的一部分。即人生的“碎片”。摄影这一行为,在书中也起到了一种借代的作用,桐子自己也没有意料到自己只为完成作业的行为,却为日后留下了可资回忆的画面,尤其是她的爸爸,她认为“长着一副没有主见,也没有危害性的平庸相貌,性格也随和至极。虽说不无超脱世俗之风,却不是风流之人,除了个子高点儿之外,基本没有男人味”的爸爸,在照片冲印出来后,她忽然感到一种陌生感,她开始对爸爸的形象进行重新的审定和定义。

  青山七惠的小说,故事性弱,主题晦涩,但文字却很妙很妙,特别是在反复读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