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北京新闻·社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31:北京新闻·社区
下一篇

西海子市场将拆 通州人忙留影

三四十年前因地理优势自发形成,菜品新鲜受居民喜爱;市场负责人称,拆迁后即将变为城市绿化地

2012年05月1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近日,得知通州区西海子菜市场将拆迁,网友拍照留念。

八通网网友 北京小拍 摄

  新京报讯 (记者刘洋)最近,许多通州的老街坊们多了一件事儿,就是忙着和陪伴了他们三四十年的西海子菜市场拍照留念。

  在通州新城建设的进程中,这个对通州人来说具有地标意义的菜市场将拆迁,变成城市绿化的一部分。昨天,记者从市场负责人处了解到,区政府正在人民商场附近建新菜市场,收纳老商户。

  通州人眼中的“崇菜”

  “最近看了关于西海子市场拆迁前留念的帖子……小时候爷爷奶奶总是骑着三轮车带我来这里买菜。”近日,网友“北京小拍”在八通网发怀念帖,贴上他最近拍的菜市场照片,引发热议。

  西海子菜市场坐落在通州区西海子西路边,北边是通惠河,马路对面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西海子公园,南边是通州的老商业街。据老通州人介绍,这处四通八达的地方在三四十年前就自发形成了菜市场,南来北往的村民们把自家种的菜拿来售卖。

  在通州人眼里,这片菜市场就如同崇文门菜市场。虽然现在河北侧的平房已经全部拆平,但老街坊李老太太仍每天早上来公园遛弯,顺便买回些新鲜的蔬菜,老太太就认这里。

  鼎盛时期景象难再现

  昨日,市场负责人李元春回忆,2000年左右,区政府将这里改为露天市场。2001年1月时,菜市场的第一块砖就是他埋下的,那时他心里别提有多满足,“有块儿踏踏实实工作的地方了。”

  李元春说,西海子菜市场的优势就是只上午营业半天,所有蔬菜都是自采、新鲜的,且不留隔夜菜,因此到了中午11点以后,这里所有蔬菜会大降价,让大家便宜买走。

  在这里卖十余年鲜羊肉的杨玉龙说,鼎盛时期,菜市场的人都走不动,场外停的全是车。但是,目前这种景象已经很难见到。记者昨天来到菜市场,市场远处是一片工地景象,而菜市场南侧也仅留有很少的楼房,其他地方基本夷为平地。上午市场营业时虽然人来人往,但到了下午,这里则人流稀少。

  正建市场安置老商户

  西海子菜市场负责人李元春说,市场肯定是要拆迁的,但目前尚处在和区政府商谈拆迁补偿时段,具体拆迁时间未定。对于这些老商户,区政府已经在人民商场附近再建新的露天市场,但可能市场规模放不下原市场的这么多商户。他说,目前市场北侧的河道要整修,未来,这片地将成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

  ■ 西海子菜市场变迁

  三四十年前 因地理优势,自发形成散集。

  2000年至2001年 由政府统一规划圈地,形成露天菜市场。

  2008年 改成封闭大棚,冬冷夏热的日子过去,市场越发规范、红火。

  2012年5月 即将拆迁,区政府已在人民商场附近建新市场。

  ■ 回忆

  顾客:四代人与市场结缘

  “我在这儿的脚印怎么着都得有这么厚吧?”昨日,西海子菜市场外,60岁的陈来顺用手比画着一拃长的距离。他小时候住在通州的少年天文馆附近,之后搬了不下3次家,但从未离开过这片地儿。

  在他印象中,西海子菜市场有40年的历史,他小时候,周围的村民都把自家吃不完的菜挑到这里卖,换点儿钱回去。他记得爷爷种了些菠菜,父亲就挑着担来卖,换点儿零花钱。父亲用这些钱换回了切糕,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候。

  后来,20来岁的陈来顺上了班,下班时骑着自行车,从北边来这里买菜,那时候,通惠河上的桥还是木头的。如今,他全家已搬到了通惠河北边的永顺地区,轮到他20多岁的女儿来买菜。“这算是四代都和市场有关系吧。”他说,“太可惜了,谁舍得这片地啊。”

  商户:卖羊肉养活全家人

  昨日早晨,37岁的杨玉龙站在自己的羊肉摊前,来了客人,他大大方方地吆喝。要4斤的肉,他锋利的小刀下去,顺势递给妻子上秤,足斤足两。这就是这对夫妻17年来的每一个清晨。近日,他们的儿子也加入了生意中。

  17年前,杨玉龙刚20岁出头,孩子才几个月。因为是通州的农民,没有什么可干的,杨玉龙决定带着妻子到西海子菜市场卖肉,从那开始,夫妻俩没睡过懒觉。清晨4点半就起床,出来卖羊肉。他记得,第一次做生意时特别紧张。

  转眼,杨玉龙的儿子杨弘晨(音)17岁了,考虑到干这行能养家糊口,杨玉龙就带着孩子一起经营。儿子内向,看到人只会抿嘴笑,杨玉龙说看着儿子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眼下市场要拆迁,他虽然担心挪地儿以后客源会少,但还是打算让儿子子承父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