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京报专栏
下一篇

“粉丝”是一种寄生虫病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流行密码

  在现代娱乐文化工业的流水线上,明星及其崇拜者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明星的崇拜者们往往被称之为“粉丝”。“粉丝”是什么东西?在平时,“粉丝”无非是寄生在偶像身上的一条蠕虫而已,原本靠宿主消化道的内容物过活,在多数时候倒也相安无事,一旦他们结成团并蠕动起来,也可能造成“腹痛”和“肠梗阻”。

  □基甫(文化批评家)

  粉丝的最大特征就是“寄生性”,精神上寄生于偶像,并为了维护其寄生地位,容不得对其宿主的任何不同看法,更别说批判和攻击了。虽然不免乌合之众的习气,惯于成群结队,吵吵嚷嚷,追腥逐臭,但当他们聚啸而至时,却也来势汹汹。他们绑架宿主,以为自己拥有支配宿主命运的权力,乃至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前几年“超级女声”晋级赛,归属于不同偶像的粉丝们就曾在互联网,乃至在街头发生言语冲突。另一件就是网络小说《庆熹纪事》的插图作者因为对原作有不恭言论,引起“粉丝”的狂怒,他们纠结成群,对插图者和出版社发难。面对“粉丝团”的“土狼战术”,出版社也无可奈何。最近的情况是,忠于韩寒的“韩粉”和忠于方舟子的“方粉”在网络上的互相攻击。依靠“粉丝”的势力赢得成功的人士和机构,总是处于谄媚讨好的状态。讨好“粉丝”,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尊重消费者的权利,尊重市场规则,但实际上只是在满足一些寄生的虫豸贪得无厌的胃口。稍有不如意处,昨日的粉丝,今日就会反目成仇,成为偶像的诋毁者。电影明星舒淇、袁莉等人最近的遭遇,就是如此。

  现代娱乐文化工业通过诉诸个体的欲望,刻意排斥理性,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新的娱乐化的偶像崇拜。娱乐工业精心塑造娱乐明星的身体形象,在容貌、声音、服饰等方面建立起世俗欲望的虚拟的投射影像。这些特殊的工业产品,在大多数时候,在被抽空了作为人的精神和爱的内容之后,沦为一种纯粹的偶像,激发起偶像崇拜者们纯粹的欲望。尽管许多明星也尽力打造自己的公益形象,为追星族的日常生活树立价值范式,但更多的娱乐媒体醉心于追腥逐臭,对明星偶像们的不伦的私密生活,没完没了地加以窥探和揭秘,把偶像抽空为一种纯粹的欲望容器。就个体而言,偶像崇拜是青春期心智发育不健全的症状之一,并无大害。但在信仰和情感双重匮乏的时代,对娱乐偶像的盲目崇拜,常常演变成一种歇斯底里式的精神癫狂,不良后果往往难以避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