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小波诞辰60周年,《我的弟弟王小波》出版
| ||
| ||
|
新京报讯 (记者张弘)小时候经常发呆,被家人称为“傻波子”;用长竿捅马蜂窝,捅完之后抱头逃窜;看大人们大炼钢铁,割伤了手臂;大饥荒时,半夜到人大的枣林偷枣吃……这就是后来以智性和理性著称的作家王小波的童年。5月30日王小波诞辰60周年,王小平著作的《我的弟弟王小波》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回顾了王小波生前的点滴。书中首次披露了一大批王小波成长照片。
小时了了被称为“傻波子”
王小平生于1949年,比王小波大三岁。对于自己和弟弟的关系,王小平称,“我和小波的关系,在普通兄弟中也不多见。我们好像生来投契,在内心中很少隔膜。套用一个逻辑术语,就是有一种灵魂上的同构关系。”
书中揭示,在兄弟姐妹五人中,只有王小波小时候缺钙,并患了佝偻病。长着缺钙儿典型的桶状胸。“小波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经常闭目塞听,露出一副呆呆的表情,站在同龄儿童中间,十足是个异类,使人怀疑他的脑袋是否有毛病,连我姥姥和我妈都管他叫‘傻波子’。”“小波不论在家里还是家外,从来没博得过聪明的名声。在学校里,他也没当上过好学生。他跟我上同一个小学,比我低三年,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你怎么不能像你哥一样,门门都是五分?”但是,王小平一直认为他“大智若愚”。
两次恋爱最后遇到李银河
书中也披露了王小波的两次不成功的恋爱。一次是在云南下乡期间,王小波曾告诉他人,自己的恋人得脑瘤去世了。这件事王小平毫不知情,那时教育部是有一个年轻姑娘得脑癌去世。她姓温,长得很漂亮,在山西插队。“听说她有一天早上醒来,突然不能说话了,经医生检查,她长了脑瘤,很快就病逝了……但从未听说小波和她有过感情上的瓜葛。据我们的猜测,这可能是小波对她的单恋。”另一次是在回城之后,王小波曾经遇上了一个与他投缘的女孩。“记得那位女孩曾到过我们家。她长得很苗条,文文静静,娉娉婷婷……这一段感情像一段温婉的流水,但最终没能持续下去。据说姑娘的母亲对小波不太满意,所以小波日后总是感叹他没有丈母娘缘。”再往后,王小波才开始了和李银河的恋情,并最终结婚。
■ 李银河回应
细节很真实
王小波的妻子、社会学家李银河表示,这本书自己已经全部看完,“这本书写的都是我认识王小波之前的一些事,多数我都知道。但是,王小平用那么优美的文字写出来,还是非常好看。里面写到他小时候的一些细节,我觉得很真实。”
著名历史学家,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时的老师许倬云,以《忆小波》为本书代序,他说,“陈寅恪提出,‘俗谛’与‘自由’的对立,真是一针见血。小波的笔下,我想,也有不少对于从俗谛争回自由的意愿。正是这一压力,往往被‘公权力’取用,造成无可抵御的外在力量,充分压制了自由。——小波和银河的生活,不拘俗套,毋宁是珍惜这一种自由的表现。小平纪念乃弟小波的文章,也无妨从这一角度阅读。”
■ 文字摘录
嗜书成癖,渐成博学杂家
小波自幼嗜书成癖。不管什么书,但凡是能看得下去的,就双手捧着,仰歪在床上,看得昏天黑地。有时候在地上捡起一张带字的纸,也翻来翻去,看得津津有味。那时我父亲书房的四面墙上三面是书架,有大量藏书,从甲骨文、钟鼎文、名人墨迹、四书五经、中外历史、联共党史、马恩全集、黑格尔、费尔巴哈,直到药典、解剖学、控制论、计算机原理、《西厢记》、《牡丹亭》、唐诗宋词、李白杜甫、美学评论、希腊神话、但丁《神曲》、《十日谈》、《巨人传》,诸如此类,应有尽有,甚至有全套的京剧剧本,摞起来有四尺多高。……他好像是过剩的记忆力无处发泄,博览群书,广泛地摄取百科知识,甚至发下鸿愿,要把图书馆里的书通读一遍,这当然是个稚气的想法,注定不会有任何结果。这样日积月累,他渐渐成了个博学的杂家……
钟楼情结,写进《黄金时代》
后来我们终于有机会对那个钟楼(铁狮子胡同一号)进行了冒险探索,好像是小姨率队进行的。结果很令人失望,因为既没找到墓地,也没找到骷髅。我们发现这个楼是木头建的。
那次钟楼之旅,想来也给小波带来了类似的印象,也许没有我强烈,没有隐晦的情欲成分,因为他毕竟比我小两岁,其时尚属幼齿,即使萌芽状态下的情欲也尚付阙如。……在他的小说《黄金时代》里,我一眼就看出了他的钟楼情结。他写道:我忽然觉得恶心,到校园里走走。我们的校舍是旧教堂改成。校园里有杂草丛生的花坛,铁铸的栏杆。教学楼有高高的铁屋顶。我记不清楼里有多少黑暗的走廊,全靠屋顶一块明瓦照亮;有多少阁楼,从窗户直通房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