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走向现实主义
5月8日,81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最新长篇小说《家园》出版。《家园》是莫里森的第10部小说,此前,莫里森因《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宠儿》等小说而闻名于世。
故事瞄准朝鲜战场老兵
《家园》的主人公名叫弗兰克·莫尼。为了摆脱佐治亚州莲花镇无趣的生活,自愿前往朝鲜战场。莫尼在前线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与创伤,并目睹了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的死亡。为了照顾病重并遭丈夫遗弃的妹妹,莫尼回到了美国,回到故土的他发现美国已变成一个种族主义盛行的陌生之地。战争的创伤让他变成了一个愤怒、自我憎恨的老兵。
刚从战场返回美国之时,莫尼结识了一个叫莉莉的裁缝,后者一心想开一家自己的裁缝店,有一栋自己的房子。莉莉努力想使莫尼振作起来,但是发现即便在那些顺利的日子,莫尼依然无精打采,甚至不能应对“生活中最小的任务”,诸如付账单、处理煤气泄露、打老鼠、对付恶邻居等这类琐碎的小事。
脱离福克纳走向现实主义
一些人为了争取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另一些人则在生活的深渊中无法自拔,这种对比是莫里森小说的一个常见主题。在她的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被生活所打败的人物:贫困、家庭破裂、加上历史的重负(奴隶制、种族歧视)让他们丧失了行动的能力,他们的生活变成了最低意义上的生存。而另一些人则被爱、野心和那些向心的力量所驱动——他们想在一个超越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位置。
《家园》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莫尼不断挣扎,重新寻找生命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他发现他重获了一种他以为不可能拥有的勇气。这部小说篇幅不长,有评论者认为,托尼·莫里森在这部新作中摒弃了从前的作品中福克纳式的文风和马尔克斯式的超现实主义因素,而是用完全现实主义的、简约笔触讲述了一个直接的故事。编译:吴永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