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核心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核心报道
上一篇

顾云昌:“地方借机福利分房危害大”

2012年05月1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顾云昌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1998年房改起草人之一

  “共有产权”

  租售并举符合实际

  新京报:一些地方明确提出以后不再兴建经济适用房,主要力量用在公租房和廉租房上。这是否意味着经济适用房会退出?

  顾云昌:我认为,租和售都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好办法,关键是制度如何设计。

  最近我到了巴西和智利。他们的保障房没有廉租房和公租房,全部是产权房,根据个人收入和家庭情况,政府给补贴,最高补贴到95%。一辈子只能补贴一次,之后就不管了。这样补贴也是有限的,财政支出也不是很多。

  前提是他们的审查很严格,征信体系很完备。

  新京报:很多地方探索“共有产权”,你怎么看?

  顾云昌:一些地方把经济适用房搞成了共有产权,一个房子,30%-40%是共有产权,60%-70%是个人产权。

  如果你5年以后,出售的利益部分,个人和政府共享。

  这样让中低收入家庭买房子也有升值保值的可能,而不是现在这样,所有的升值保值都没有你的份。

  这样的政策很灵活,符合中国人拥有产权的传统观念,而且国家花钱还少。

  资金紧缺

  应设专门金融机构

  新京报:很多地方在保障房建设中遇到了资金问题。如何解决?

  顾云昌:保障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住房公积金的增值部分,还有一些地方财政的支出。但这个渠道并不不稳定,忽高忽低。现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出让金减少,保障房的资金也就随之减少了。

  另外,保障房建设中的周转资金也有问题,没有正规的融资渠道,地方通过贷款、发债等不同方式融资,但不顺畅。

  建议设立专门针对保障房的金融机构,比如住宅银行,解决保障房建设中的资金融通问题。

  新京报:有些地方会出现用其他的房子冒充保障房的现象,为什么?

  顾云昌:这种弄虚作假的情况不是个案,在很多地方都有。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资金等方面遇到了问题。因为已经签约,要完成任务,但资金不能到位;再一个,可能是看到根本完不成,所以只能拿其他房子来凑数。

  新京报:一些城市保障房地理位置比较偏远,配套设施跟不上,原因在哪?

  顾云昌:建设保障房,要考虑地段、交通和配套设施,但是由于这次保障房任务来得很急,要完成任务,因此这些问题可能都顾不上了。

  在一些地方,甚至于保障房的报批程序都没有完成就开建了。作为主管部门应该反思,什么事情都不要太急,要解决住有所居,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看来,今年已经做了调整,任务从1000万套改为700万套。

  分配制度

  骗取保障房应定罪

  新京报:保障房的分配问题现在准备好了吗?

  顾云昌: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呢?保障房规模扩大了,但保障对象是谁没有界定。可能因为任务来得很急,政府的工作一时跟不上。大量的保障房将进入分配阶段,这会是一个难题。

  一些不该享受保障房的人,享受了保障房。这个问题只要领导高度重视,是可以解决的。就怕是没有监督,政府自己弄。

  新京报:一些地方利用自有土地集资建房,会不会导致福利分房的回流?

  顾云昌:我听说有些政府、国有企业,出现了福利制分房的现象,通过保障房的帽子,给中高收入人群,甚至是公务员一人一套。买的房子比市场价便宜得多,这是房改的倒退。

  新京报:对虚假申报、福利房,有办法遏制吗?

  顾云昌:各地政府有很多办法,比如轮候,公开。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大批地借保障房便车,恢复福利制分房而老百姓投诉无门。

  对这些人的制裁,没有法律依据,所以赶快要出台住房保障法或者住房保障条例,把目前保障房的政策规范化,上升到法律,对骗取保障房的,要认定为犯罪。

  退出机制“货币补贴”会更好

  新京报:让不再符合条件的入住家庭退出保障房,是一个普遍头疼的问题。有好的办法吗?

  顾云昌:退出问题是全世界的老大难。实物分配的方式,很难退出。货币补贴的办法比较好。我不给你补贴了,你付不起房租,房东会赶你。对公家可以赖,但是个人之间赖不得。住建部也主张通过补贴的办法,通过盘活存量房,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我更主张共有住房,你买下来,或者先租后买,房子的产权归你,随便你退出不退出,一旦进入市场,其中的收益分配算清楚就行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