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论
5月14日,俄籍男子在沈阳开往北京的动车上,将赤脚搭在前排女乘客的坐椅上。女乘客表示不满,男子对其飙京骂。俄籍男子为北京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手。5月17日,俄籍男子发布致歉声明。北京交响乐团称,已停止其工作,等候处理。(5月18日《新京报》)
最近“老外”的公众形象时好时坏。有“巴西男子见义勇为”,有“英籍男子猥亵案”,有“美国小伙与中国老太分食薯条”,还有这次的“俄籍男子跷脚骂人”。做好事时是“国际友人”,而一旦其行为不雅或触犯法律时,则立即引发网络舆论一边倒的“民族仇恨”。
其实,每个人都是单独个体,不宜打上国籍民族的标签。就事论事的讲,在火车上类似俄籍男子的不雅乘车行为并不少见,而这次事件之所以被炒得沸沸扬扬,无疑是“老外”的标签在助力。丑恶就是丑恶,与国籍民族没有关系;美德就是美德,不会因为国籍身份而放大或缩小。能否淡化“老外”标签,让道德的归于道德,让法律的归于法律,没必要动辄上升到民族国籍的高度。
□宛可欣(大学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