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甲申政变中的袁世凯

2012年05月2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糊涂读史

  1884年,李鸿章令吴长庆带三营军队撤回中国,驻防奉天。另外三营仍驻汉城,虽由记名提督吴兆有统带,但袁世凯总理营务处并会办朝鲜防务,相当于吴兆有的副手。当时朝鲜的动荡局势,给了袁世凯表现的机会,他以强硬手段对付朝鲜亲日派官员,维护了清帝国在朝地位,却也因锋芒太露,而遭致同僚妒恨。

  □端木赐香(历史学者)

  日方当然不甘心于壬午兵变中清方的胜利,在他们的忽悠下,亲日的开化党骨干人物金玉均、朴泳孝等于12月4日发动政变,杀亲清的闵氏骨干数人,并让国王发出“日本公使来护朕”的手书,日使竹添进一郎拿着手书理直气壮地带兵入卫,国王改组新政府并且发布改革纲领,其中还不忘针对清朝:“废止朝贡虚礼”。是为甲申政变。被曾在中国海关工作过的美国学者马士恶心为“东方式的普选”。

  袁世凯与吴兆有上书朝王李熙,要求入宫护卫,李熙当然答曰不准了。于是袁世凯找了几个朝鲜官员,让他们以朝鲜政府代表的资格写信请求中国出兵。同时袁、吴写信征求李鸿章意见,可是当时中朝之间不通电报,不待李鸿章指示前来,朝鲜局势就乱套了,所谓的将在外君命等不及授。于是袁世凯说服吴兆有等将官,6日下午他带领1500名士兵打进了朝鲜王宫。袁世凯在此之前还策反朝鲜新军左右两营(朝鲜新军此时分为前后左右四营),每营赏银六百两。袁世凯的队伍一到,这两营立马儿与清军并肩战斗在一起。日方居高临下,地利上占有很大优势,所以中朝联军死伤颇重,但队伍是袁世凯带的,战斗力就不一般了。日使见双方兵力悬殊,且袁军舍命死战,率军撤退到使馆,使馆受到攻击,再撤退到仁川。朝鲜亲日党损失惨重,金玉均等几个要人亡命日本。7日,袁世凯把逃亡在外的国王弄回宫中,要他答应以后还要亲清,整个过程干净利索。

  可能是干得太好了,所以麻烦也来了。

  首先是袁世凯的强势与能干,激起了吴兆有等将领的不满,弹劾他贪污军饷、挪用军饷,其实是袁世凯太大方了,拿军饷抚恤被亲日派杀害的朝鲜大臣家属了。其次,日本强烈要求查办袁世凯。政府抵不过,遂派钦差大臣吴大澂前往查办。吴大澂表面上压了压他的气势,做样子给日本看,反而私底下夸他干得好(两人后来还做了亲家,吴女嫁给了袁的长子克定)。袁世凯从此成了日本最大的假想敌。

  对袁世凯来讲,最麻烦的是吴兆有等一帮老将对他已是咋看咋不顺眼。恰在此时,袁世凯的嗣母听说亲爱的嗣儿在外面惹了事,吓得旧病复发,发函催其速回。袁世凯请假回籍,吴大澂不但准了,还让他上了自己的船。朝鲜官员金允植写下了《送慰廷归河南》,内云“名高人多嫉,功成众所忌”!回国后,堂叔父保龄教导他:“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怨天尤人,有何益耶”。关于袁吴矛盾,叔父授意曰:“汝在津万勿谈孝庭(吴兆有字)一字短处。此事关人福泽度量,非仅防是非也。”待袁世凯到了天津,在李鸿章面前一字不提吴兆有。倒是李鸿章憋不住了,主动过问,袁世凯潇洒地回曰:“我若有错,谁都可以说。我若没有错,错就在说我的人,与我有何相干?”李鸿章眼睛一亮:“胆略兼优,能持大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