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北京新闻·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7:北京新闻·专题
上一篇

高考这一年 全家总动员

2012年06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昨日,人大附中考点,一名考生在高考结束后与父母合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昨日下午5时,人大附中,近千名家长将校门围成一个圆弧,踮脚等待考生走出考场。金色的阳光扫过家长们的面孔,花香夹杂汗渍,飘进鼻翼。

  郑森和李悦夫妇俩也站在人群里。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第一个走出校门,俩人没在意,不断向后面的学生望去。身影在俩人面前停下,一把搂住李悦的脖子,“妈妈!”“呀!童童(化名)。”郑森和李悦先惊后喜,“你咋第一个先出来的呢……”

  

  教辅专家

  选择教材家教老妈一手安排

  在郑森眼里,做IT行业的妻子李悦也是一个资深教辅专家。语数外哪类教辅资料好用、通过什么途径找有实力的家教,李悦了如指掌。童童所选择的学习班、家教、教材都是妈妈一手安排的。

  李悦之所以要为孩子量身定做“教育套餐”,源于一个中产家庭的教育培育计划:上清华。

  清华,距离在上地住的李悦一家驱车不过30分钟,但是,“儿子要想进去,3年时间,一分钟都不敢浪费”。在人大附中读高中的童童数学、英语不错,语文略差。

  高一高二,李悦给童童请了一对一语文家教,每周六晚7时至9时,两个小时500元。两年,光语文一科补习花费超5万元。高三,童童喜欢在学校老师的辅导下自学,李悦没有强制,但偶尔也会为孩子找校外学习班。

  3年来,李悦常上一些教育网站,总不失时机地为儿子订上一两套教辅套餐。“儿子拔尖的成绩,多少与我这个教辅专家沾点关系。”

  租房生活

  月租5000元,吃喝全满足

  到外面租房住!果断的决定。

  上地一小区,一套96平米的三室一厅是李悦的家,但3个月来空无人烟。

  3个月前,为了能继续为儿子高考“催肥”,郑森和李悦一致认为应搬家租住,“至少让他既不耽误学业,又能吃到一口家常菜。”俩人在距离人大附中不远的一个小区找了一个两室一厅,租金每月5000余元,“儿子住一间,我们住一间,儿子想吃什么我们就给他做什么。”

  此前,童童和大多数学生一样住在人大附中,6人一间的卧室在李悦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夫妇俩还是不放心,“儿子喜欢开着台灯独立学习,住校时晚上能安静学习吗?”

  租住时光,排骨、鱼汤、青菜……李悦变着花样做,童童吃得有滋有味。晚上,如父母所愿,他能开着一盏台灯,独自复习到深夜。

  “挪窝”之后,李悦和郑森的上班出门时间提前了40分钟,“公司都在上地,现在的家,远了。”

  填报志愿

  选择医学,第一次“不听话”

  “高考!高考!考生是孩子,也是家长”,童童在考试时,郑森和李悦自语道。李悦说,一年来,她的生活几乎完全是围着高考转的。回忆童童的中考时光,李悦两手一摊,“那时候我和老公该干啥干啥,哪有什么压力。”

  高考也悄然改变着家庭成员的“地位”。自李悦成为教辅专家后,地位明显提升,生活中爱做主的郑森成了配角,“老婆一句话,让我开车接孩子,或高考期间该如何做,我完全听令。”

  将近高考时,童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听话了。”以往童童的吃喝拉撒等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安排,童童完全听从。但让郑森夫妇意外的是,前不久填报高考志愿时,郑森和李悦希望儿子选择夫妇俩的老本行电子专业,但童童却固执地选择了医学。这是儿子第一次“不听话”,但郑森和李悦心里格外高兴。

  新京报记者 申志民

  ■ 镜头

  童童爱好音乐,5岁开始练琴,目前已经达到钢琴八级、电子琴九级的水准。但上高三后,李悦再不允许他弹,“高考看的是成绩,弹琴弹不出成绩来”;童童喜欢打游戏,但因为高考,同样被禁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