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一周语文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黄集伟专栏(6月4日-6月10日)

  【时间曾经给予你的又都拿走了】

  语出作家章诒和上周日微博:“清晨起床,洗一把脸,不吃不喝,直奔艺术研究院,全体员工每年一次体检今日开始。衣服掀起又拉下,鞋子脱下又蹬上,折腾两个钟头,大部用来排队。最后那带着伤感的感慨,不是你“耳鸣”了“囊肿”了“结石”了,而是进门即发现:年轻的你不认识;眼熟的大半叫不出名字。时间曾经给予你的,又都拿走了。”

  【我是否可以要求上海译文赔偿呢】

  语出网友冯继有微博 :“读完凯恩的《双重赔偿》,感受到的是多重阴暗。简直如歌中唱的那样,‘从此开始怀疑人性(生)’。我是否可以要求上海译文赔偿呢?”对于这段撒娇级赞美,译家黄昱宁老师回复说:“惟有看透人生确乎以纯黑为底,你遭遇的每一丁点光明才会显得格外光明。”

  【看人这逗号用的这句子断的】

  语出网友于总像太阳微博:“要说最动人的‘情书’,非李健吾写给福楼拜的莫属。李健吾在《福楼拜评传》中说:‘司汤达深刻;巴尔扎克伟大,但福楼拜,完美。’看人这逗号用的,这句子断的!”李健吾先生为著名戏剧研究者、剧评家、翻译家。除《福楼拜评传》外,他撰写的《莫里哀的喜剧》及诸多译作一样读者众多。

  【舌尖上的中国,硬盘里的人生】

  语出广播征婚节目。说到近时流行词“舌尖”,主持人现挂说,其实,除了舌尖上的中国,还有我们硬盘里的人生……“舌尖”+“硬盘”,这就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现实。

  【那么谁来演门前的枣树呢?】

  来自作家王元涛微博。作家曹寇觉得如果请大病初愈满脸沧桑的李雪健去扮演鲁迅,应该效果不错——于是各位朋友就此展开虚拟讨论,结论是:请演员梁天扮演阿Q,请演员斯琴高娃扮演吴妈,请演员章子怡扮演小尼姑……“那么谁来演门前的枣树呢?”这个疑问来自网友刘小树。曹先生觉得,演枣树作家狗子可以胜任。而作家王元涛操心的是:“另一棵呢”?

  【有偿沉默】

  语出财新记者凌华薇上周三热评,原评标题是“‘有偿沉默’猖狂为哪般?”针对财新报道“IPO有偿沉默”引发的反响,热评进一步反思媒体“有偿沉默”乱象:“有些媒体更为分裂,一方面鼓励调查性报道,另一方面亦不拒绝利益交换,在新闻理想的实践、扩大媒体影响力和现实的利益交换中做‘痛并快乐’的权衡。这样的媒体面临的是自己一致性的拷问……拿报道换利益,若有事主追究,完全可以刑法论处,责任方无异于刀口舔血。”

  【宁可做个语文粉也不要做浮士德】

  语出学者陆谷孙《上海书评》专栏,原文标题是“超级语文粉”。文中陆先生从“口口相传钱理群先生的名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起,谈到当下普遍的‘血肉的心固结、钙化、癌化,甚至最后成了不锈钢’”。文章最后,陆先生写:“我寄望学生宁可做个语文粉(超级的更好),也不要做浮士德,把灵魂签约给魔鬼。生活中的靡非斯特正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血肉癌变、不锈钢良心等等。”

  【猪周期】

  经济熟词,本周,因又一个“猪周期”到来而被再次提起……最初见到这个词的那瞬间,直觉是,其实这个熟词的实际语用范围正无限扩大中。

  【微博改变我们,我们改变中国】

  语出学者马家辉财新专栏,原文标题是“活在微博里”。文章中马先生详析微博控种种,并提出自己的微博观:“‘微博改变中国’这命题应被延伸扩展。其实,微博改变的是我们,而经由我们,改变了中国;是的,微博改变我们,我们改变中国。”

  【干爹币】

  来自网络。据网友称,一种名为“干爹币”的币种新近在网间传播,疑为网友游戏之作。依照创意者解释,“干爹币”以“璐”为计量单位,壹璐=10万人民币……遵循“潘币”创意,这一创意币种与某网络红人相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