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北京人艺60周年·戏里戏外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0:北京人艺60周年·戏里戏外
下一篇

实验者焦菊隐将话剧“民族化”,老戏新唱,重塑女性舞台形象

《蔡文姬》 人艺的“女中豪杰”

2012年06月1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蔡文姬》
编剧:郭沫若
导演:焦菊隐
主演:朱琳、刁光覃、蓝天野、童超、苏民;徐帆、梁冠华、濮存昕(复排)等
首演时间:
1959年5月21日
首演地点:首都剧场
剧情:汉末,中原连年战乱,名儒蔡邕之女蔡文姬幸获南匈奴左贤王搭救,并育有一双儿女。十二年后,“蔡邕旧友”汉丞相曹操派使者前往南匈奴接“怀念故土”的蔡文姬返回中原。
徐帆
朱琳
于明加

  在北京人艺的经典保留剧目里,大多是“男人戏”唱主角。建院六十年,尽管这个舞台上以女演员挑大梁的戏屈指可数,但似乎并不影响它有着无穷的魅力能将每个 时代最拔尖的女演员吸引到麾下。朱琳、叶子、舒绣文、徐帆、宋丹丹……这些闪耀的名字无不因为是它的一员,才更加光辉夺目。2011年4月,阔别多年的《蔡文姬》复排,新人于明加幸运获选第三版“蔡文姬”。殊不知,这是人艺一众“压箱戏”里绝无仅有的一部女性为第一主角的话剧。

  【戏里】

  “斯氏体系”下的民族化实验

  1952年6月,北京人艺改组为专业话剧院。焦菊隐居曹禺之下,任第一副院长兼总导演和艺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导演了《龙须沟》《虎符》《茶馆》《智取威虎山》《蔡文姬》等名剧。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他,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思想与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嫁接,逐步形成自己的导演学派。而《蔡文姬》,恰是焦菊隐话剧民族化实验的经典代表。

  在实验与探索的道路上,焦菊隐强调以导演为核心的共同创造思想,主张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二度创造”。尽管1956年他导演的历史剧《虎符》从排练到上演都争议不断,但郭沫若、田汉等人却对焦菊隐的实验大加赞赏。

  古装戏天然的利于借鉴戏曲。《虎符》之后,焦菊隐看上了郭沫若的另一个剧本《高渐离击筑刺秦王》。郭沫若得知此事,为弥补他未能在音乐上进行探索的遗憾,“七天之内”专门定制了一部既是古装又有音乐的新戏,这正是《蔡文姬》剧本初稿。这个以“文姬归汉”为素材创作的剧本,原意是“为曹操翻案”,后来却成就了北京人艺最为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也完成了话剧民族化实验的一次成功实践。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作观念的指导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得到了重新思考、认识和评价,郭沫若也对“文姬归汉”的故事赋予了全新的诠释。他笔下的人物,诗意浓重,半文半白,台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不易掌握,《蔡文姬》会聚了一批当时北京人艺的骨干演员。刁光覃饰曹操,蓝天野饰董祀,朱旭饰左贤王……端庄、大气、功底扎实,首版“蔡文姬”的扮演者朱琳正因此而被奉为人艺历史上最有名的“大青衣”。

  1959年5月21日,《蔡文姬》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不论是舞台上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还是充满诗意的舞台设计和服装,全剧面貌大气磅礴、生动感人。而彩排结束后,郭沫若已激动地对焦菊隐说:“你在我盖茅草房的材料基础上,盖起了一座艺术殿堂。”

  【戏外】

  朱琳树立人艺大青衣的标杆

  首版“大青衣”成就经典

  在人艺,一直流传着《蔡文姬》的饰演者就是当时剧院”大青衣“中的佼佼者的说法。这种风向标的确立一部分来自于角色本身的要求,而另一部分则来自首版“蔡文姬”的扮演者——朱琳,人艺历史上最有名的“大青衣”。

  1952年,朱琳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被调入人艺。当时还不满30岁的她,已是有着十多年戏龄的“老演员”。1956年《虎符》建组前,朱琳就已是导演焦菊隐心中女主角“如姬”的不二人选。能担纲《虎符》《蔡文姬》《武则天》三部话剧的主角,这对于不轻易夸人的焦菊隐来说,已是极大的肯定。为《蔡文姬》选角,最不能绕过的就是剧中的经典唱段《胡笳十八拍》,自幼练就一副好嗓子的朱琳为了角色向京剧演员赵荣琛讨教程派唱腔,向昆曲演员李淑君学昆曲。第一次在舞台上开唱腔的朱琳,采用吟咏古诗与现代朗诵相结合的语调,不但证明了自己的现场演唱功力,更获得了导演和剧作家的认可。

  “文革”后,朱琳重返舞台,除继续参演《蔡文姬》《雷雨》等保留剧目,还先后主演了《推销员之死》等外国剧目。朱琳以其激情的表演和卓越的控制力证明自己不仅是北京人艺的一代“大青衣”,更是“中国话剧皇后”,而这一切,都从《蔡文姬》开始。

  “人艺花旦”舞台接力

  “人艺四十多年来,一直都是以男人戏居多,这个问题,我从很早就开始奇怪了”,2002年《蔡文姬》复排期间,第二代“蔡文姬”徐帆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在人艺的戏里,“男人戏”占去大半江山,女演员大多只作为配角或在群戏中才有一定的空间,但这并不妨碍人艺这座中国话剧艺术的最高殿堂,坐拥每个时代最好的女演员。

  谈及人艺的女演员,她们个个十八般武艺,并有着动人的台前幕后的故事。朱琳之外,曾塑造“虎妞”“愫芳”等经典舞台形象的舒绣文也极为传奇。表演艺术家郑榕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描述了1957年,舒绣文从上海调到北京人艺的场景,称人们争先恐后地跑去瞻仰这位与白杨、张瑞芳、秦怡并称“四大名旦”的一级演员,史家胡同新宿舍楼里挤满了人。在《记忆深处的老人艺》中,焦菊隐的秘书张定华女士回忆道,“最使我着迷的是人艺的女演员们,她们都很会打扮,四季穿着入时。朱琳总是化着淡妆,打扮得体,说话有板有眼,风姿绰约;而穿着最考究的是舒绣文,黑色高跟鞋配淡雅的连衣裙,头发高高盘起,轻声软语、仪态万方。”

  2011年,第三版《蔡文姬》诞生,80后的于明加作为人艺历史上最年轻的“蔡文姬”,被寄予厚望。一日在排练场上,88岁的朱琳、44岁的徐帆、29岁的于明加老中青三代“蔡文姬”齐聚一堂。作为北京人艺女演员传承谱系中的经典之作,《蔡文姬》像标杆一样考验着一代代人艺名角儿的话剧功力。而对这个剧院来说,这样的传承还在继续。

  受访者:朱琳、徐帆、于明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