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北京人艺60周年·戏里戏外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2:北京人艺60周年·戏里戏外
上一篇

用现代手法讲述现实主义故事,奠定八十年代“探索戏剧”看家之作

《狗儿爷涅槃》 “意识流”排农村戏

2012年06月1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狗儿爷涅槃》
编剧:刘锦云
导演:刁光覃、林兆华
主演:林连昆、王领、李士龙、谭宗尧、马恩然、梁冠华、王姬;梁冠华、严燕生等(复排)
首演时间:
1986年10月12日
首演地点:首都剧场
剧情:该剧讲述了一个叫狗儿爷的农民几十年与土地发生的故事,历经了土改、合作化、农村家庭承包制等各个历史时期土地政策给农民命运带来的深刻变化。
在排演《狗儿爷涅槃》之前,林连昆(右)与林兆华合作过《绝对信号》,让“偏于保守”的林连昆对林兆华颇为欣赏。

  正如剧名中的“狗儿爷”和“涅槃”这“一土一洋”的名词,1986年10月12日在首都剧场首演的《狗儿爷涅槃》有着传统和现代的交融,是人艺的一次全新尝试。

  故事取材自刘锦云长年的农村生活,讲述一个农民的“土地情缘”。戏剧语言上又运用了传统戏曲中角色跳进跳出、移步换形的处理方式,同时吸收了《推销员之死》中“意识流”的写作手法。

  这部戏在日后被认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探索戏剧的代表作,当代中国话剧的重要收获,无论从戏剧结构、人物刻画还是舞台呈现,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戏里】

  “狗儿爷”在回忆与现实里自由穿梭

  1983年,刚调到北京人艺不久的刘锦云,开始构思一个农民题材的长篇小说。当时他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写过小说、诗歌,还与朋友合写过剧本。那部酝酿中的小说,主人公名叫“狗儿爷”,故事源自刘锦云多年的农村生活,讲述一个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1985年,刘锦云决定把这个构思写成剧本,他先是用小说素材写成十个故事,交给了当时人艺的副院长,同时也是剧本组组长的于是之。于是之看完以后提了一些意见说:“你写吧,按素材是个大作品。”列好详细大纲后,刘锦云仅用了五天时间便完成了这部多场次现代悲喜剧。

  一口气读完《狗儿爷涅槃》的剧本,林兆华喊了一声:“太棒了!”这个编剧对农民,对农村太熟悉了,林兆华敏锐地感到,这出戏跟以往的现实主义农村戏有点不同,在创作技法上明显是受到了《推销员之死》的影响。戏里的“狗儿爷”能在回忆与现实里自由穿梭,人物表演不受时空限制,如同电影的镜头组接,对导演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景,要简练、要集中、写意为主。要画龙点睛,不要满台挂东西、摆设物……表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必要时人物可随意跳进跳出。迁换背景时,戏在继续着。台上必不可少的道具要演员在合理的情况下自己搬上搬下。有实物动作与无实物动作并存。”依照剧本,刁光覃和林兆华提出了导演要求,并达成一致:只要能“真实地、深刻地、正确地体现人物,任何为此目的的形式、手法、调度都可为二度创造所采用。”

  次年10月,《狗儿爷涅槃》上演。该剧在人艺的观众问卷调查中获得颇高的满意度,其中观众20至30岁的占80%,30至50岁占20%,文化程度多为大专以上。这个调查结果显示,来看《狗儿爷涅槃》的观众趋于年轻化,且文化程度较高,多数观众认为该剧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很好地解决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戏外】

  当传统林连昆遇上叛逆林兆华

  从“二林合璧”到分道扬镳

  《狗儿爷涅槃》中饰演“狗儿爷”的林连昆是人艺当时的“台柱子”,此前他与林兆华合作过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那时的林连昆对林兆华颇为欣赏。“作为一个话剧演员,我喜欢这样的导演,他们努力探求新的东西,总是根据不同的剧本内容和作家的风格,寻找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他们既不走捷径,也不走老路,每排一个戏都有独特的解释和处理,都使人看到一些新意。我认为林兆华就是这样的一个导演。”林连昆在这篇名为《我喜欢林兆华这样的导演》的文中这样写道。林连昆还坦言,自己“偏于保守”,也是在排戏的过程中对林兆华渐渐多了了解,并且颇为肯定林兆华在借鉴戏曲手法上的尝试。

  林兆华与林连昆在人艺多次合作,林兆华充分唤醒了林连昆的表演才华,而林连昆的加盟也令林兆华的戏更加光彩夺目。可惜遗憾的是,二人的合作关系并不长久,这期间,他们还多次因为表演理念的分歧而争论得面红耳赤。

  《狗儿爷涅槃》中一场“哭坟”的戏,林连昆怎么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林兆华要让他面对着观众说心里话,“我说《玉堂春》的三堂会审不都对着观众把内心独白唱出来吗,用在这里为什么不可以”,林兆华解释道。

  直到1996年排演过士行的《鱼人》,在戏临近合成之时,林连昆与剧组爆发冲突,并表示再也不踏足人艺半步。“林连昆是不能接受老于头这个人物,所以从剧组退出的。”评论家童道明说,当时大家都劝了林连昆,刘锦云甚至到林连昆家里劝了他六个小时,都没能劝动。“老一辈演员是这样,他非得要搞明白了才能演。”童道明补充道。

  两位大师过早的分道扬镳,对中国话剧而言无疑是一大憾事。

  曾为林兆华赢得支持

  从1983年起,林兆华排了《绝对信号》《车站》《野人》,也因而质疑丛生。反对的声音认为,林兆华的戏背离了北京人艺现实主义的传统,更有甚者称他为人艺的“叛徒”。一部《狗儿爷涅槃》又让他赢回了不少支持。戏公演后,林兆华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文艺研究》上,以此表达自己的疑惑和看法:“有些同志讲《狗儿爷涅槃》是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才出现的一个新的突破,我既弄不明白过去的事物,也弄不清楚《狗儿爷涅槃》的导演艺术到底突破了些什么。艺术家创作的每部作品,都应该是一次涅槃。我们之所以搞不出大作品,可能与艺术的悟性太少、杂性太多有关。我只知道这个戏应该那样去排”。

  后来,《狗儿爷涅槃》被称为是人艺上世纪八十年代探索剧目中的“看家戏”。而对林兆华个人而言,此剧是他作为导演的第15部作品,同时也是他八十年代戏剧探索中走出的最坚实有力的一步。

  受访者:刘锦云、林兆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