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北京人艺60周年·戏里戏外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4:北京人艺60周年·戏里戏外
上一篇

院长张和平进行改革,打造明星阵容,蓝天野等老艺术家回归舞台

《窝头会馆》 “烹制”新时期人艺

2012年06月1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窝头会馆》
编剧:刘恒
导演:林兆华
主演:何冰、宋丹丹、濮存昕、杨立新、徐帆
首演时间:
2009年9月25日
首演地点:首都剧场
剧情:1948年,北平南城的小四合院“窝头会馆”里,居住着房东、前清举人等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饱受苛捐杂税、物价飞涨、恶人横行等社会弊病的折磨,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中上演着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故事。
2009年,何冰领衔的超强阵容出演《窝头会馆》,除了扎实的剧本外,演员们的表演也深受好评。

  2009年,北京人艺准备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烹制”一出名叫《窝头会馆》的“大餐”,掌厨的是导演林兆华、编剧刘恒,“入菜”的则包括濮存昕、何冰、宋丹丹等人艺最强阵容。9月25日,“窝头”上桌,首轮演出36场,票房达1022万元。外界评论:“人艺新的经典诞生了。”

  《窝头会馆》不仅是部献礼剧,它还是张和平调任北京人艺院长后主抓的第一部大戏。而后他对人艺进行机制改革,《喜剧的忧伤》《家》等新老作品陆续登台,蓝天野等演员回归舞台,人艺又迎来“好时光”。张和平说只要“魂在人艺就在”。

  【戏里】

  “窝头”票房破纪录续写光荣

  2007年11月23日,时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和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的张和平,正式调任北京人艺院长。他在全院的大会上说:“我们不是来享受光荣的,我们应为人艺续写光荣。”

  张和平进院就表态要狠抓剧本创作,尤其两年后要为国庆准备献礼剧。于是他一边看手边的剧本,一边就瞄上了老友,作家刘恒。不负重望,刘恒以最快的速度交出了剧本——《窝头会馆》。

  2009年7月,《窝头会馆》建组,张和平召回了宋丹丹、徐帆、何冰等演员,组成最强阵容。开票第一周,“窝头”日均票房就超过了10万元,人艺的排练场又重新挂起了“戏比天大”的条幅。演员们也认真地揣摩角色,所有人的劲儿也往一处使:宋丹丹为了一段小戏和导演林兆华展开“吵架”式辩论;濮存昕为了塑造人物自己定做了一副假龅牙;杨立新排练中能将四个角色十几个回合的台词一字不落的顺下来……

  2009年9月25日,《窝头会馆》首演成功,首轮票房不仅破了人艺50多年的纪录,而且评论界也是一片褒扬,把它誉为“金窝头”,称其继承了老舍《茶馆》《龙须沟》的风格传统:“北京人艺在《茶馆》问世半个世纪后,终于有了一出可以与茶馆相提并论的新戏。”

  《窝头会馆》的成功并非偶然,这是张和平实施改革的第一步。他试图让更多好演员回归剧场,筹备“窝头”时,他为了请来徐帆,只身前往《唐山大地震》的片场。排演期间,他还提出了“小步快走“的方针。让有导演潜质的宋丹丹、杨立新等人担任分场导演。更重要的是,他把演员的演出费提高至1500元。虽然这个数目没法和影视相比,但至少让演员看到了剧院对艺术家的尊重。

  曾经有人说:《茶馆》是最后的晚餐,看不到话剧的希望。可《窝头会馆》的成功,让人艺所有的人看到了希望,张和平在演出后写道“我们为人艺续写了新的光荣”。

  【戏外】

  张和平“落叶归根”搞改革

  请老艺术家回舞台

  到人艺,是张和平的一个梦想,因为这对于他算是“落叶归根”。

  1961年,还不到14岁的张和平快从北京43中毕业了。5月的一天,张和平像往常一样和同学在课间打乒乓球。一个老师模样的人走到他们面前,问他愿不愿意学话剧。他连想都没想,张嘴就说:“愿意!”就这样,他稀里糊涂地通过三试,进入了北京艺术学院话剧表演系预科。后来张和平虽然没有从事表演,一直在做管理工作,但自那时起,张和平的心里就一直怀有一个梦——到人艺去,2007年,他梦想成真。

  2007年的人艺正在经历被濮存昕称为“一锅粥”的暗淡期,濮在2006年称没有一个能提得出前瞻性策略和科学管理的当家人,加上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话剧萧条,导致人艺分裂的分裂,斗法的斗法,体制、人事、业务都出现问题。很多好演员不愿回去演戏,鼎盛时期聚集的优秀剧作家们,也都分崩离析。

  张和平开始机制改革,他制订了“小剧场制作人制”,不再出租首都剧场而是打造经典剧场,恢复了消失的人艺艺委会,制订了新的演员考核办法……

  他还极力请老艺术家们回舞台。最“传奇”的是,张和平在人艺食堂设鸿门宴,几句肺腑话,几杯酒下肚,最终把离开舞台19年、不过问人艺事的蓝天野劝了回来。去年夏天,蓝天野和朱旭合作《家》,成就了北京戏剧界的一段佳话。

  鼓励年轻导演尝试

  在剧目生产上,张和平也做了不少努力,除了《窝头会馆》、新版《原野》、新版《家》外,最让人惊喜的是,找来阔别舞台30年的陈道明零片酬出演《喜剧的忧伤》。

  陈道明的加入纯属意外。原本他要参加冯小刚为人艺执导的另一个戏《特务》,剧本出现变故,这才给了《喜剧的忧伤》一个绝好的机会。张和平一看,既然是陈道明和何冰组合,立即将这部戏由小剧场升级到了首都剧场。

  徐昂只30岁出头,这是他第一回独立执导大剧场戏,而且还是两位大腕的对手戏,可是张和平一点质疑也没有。对新导演在戏中调侃人艺的其他剧也一点不反对。

  2011年夏天,《喜剧的忧伤》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外界评论说它是“体现了人艺艺术创作上日趋开放、包容的探索”。

  2012年,人艺六十周年院庆,张和平一口气给安排了232场演出。张和平的到来似乎让人艺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可濮存昕的一句担忧不免有点“喜剧的忧伤”——“十年后张和平如果到了年龄该退休了,剧院会不会又退到原来的格局,怎么办?”不过张和平还是乐观的,他说:“人艺的庙还在,庙是我们的剧院。人艺的神也在,神就是我们的老艺术家。人艺的魂也在,魂是我们的作品,这就是人艺的希望”。

  受访者:蓝天野、濮存昕、童道明、徐昂、孟珊珊、林兆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