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忽然“中产”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流行密码

  几年前,一些中产阶级生活教科书,如《格调》、《品位》等在国内出版,“中产阶级”一词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中等收入人群开始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认同。

  □基甫(文化批评家)

  中等收入人群开始意识到,中产阶级并非仅指中等收入阶层,而是一种属于中间社会阶层的“公共领域”、生活社群、公共生活空间,并进而形成一种与其公共领域相对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一般而言,现阶段称得上中产阶级家庭的,应该拥有几套房子,有私家汽车,有稳定的和相对比较丰厚的收入,远郊可能有假日别墅。过年也不在城里呆着,全家去东南亚或香港过年,可以避开节日的喧嚣。孩子则需入私立双语学校,学点钢琴,读点经。家里有几条宠物狗或猫,若没有宠物,则要去给小区里的流浪猫喂食。平时不是去菜场买菜,而是去麦德龙或城市超市去“采购食材”。没事在家里喝点红酒,品品咖啡或普洱茶。要不然就去打网球或去健身房,跑步、游泳。定期去瘦身会所做做瑜伽,或来一次精油按摩。响应公益呼吁,在“无车日”乘公共交通工具,总体上遵循低碳、环保、乐活主义的生活原则。

  然而,对于忽然中产的阶层来说,要养成中产阶级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仍然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他们也许是一群靠经济活动纠结起来的“乌合之众”,其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依旧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旧只是对消费主义生活形态的模仿和依附。他们的前身是小资,更早之前,则是小农或小市民,一不留神就会泄露出从前的面目。

  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的“中产阶层”在阶层文化形象确立上,还很难形成和赢得广泛的认同。人们从几本西方的小册子里,仔细地寻找着诸如怎样装潢卧室、怎样品味咖啡和红酒的指南、怎样收藏古董或艺术品,诸如此类的知识,试图从物质生活的表面,模仿和探索出某种“有修养”的生活。

  这些依靠时尚的“格调”和“品位”涂料来粉饰个人空间的“中间阶层”,看上去鲜亮且令人向往,但经不起社会变化的考验也远不足以维系整个社会“金字塔”结构的稳定与和谐。在未来可能的社会变故中,他们将会在来自其他任何阶层的力量的冲击下,变得不堪一击。拙劣的东施效颦,一些没有来龙去脉和精神渊源的散户,在金钱的沼泽地里孳生的灰色蘑菇,装点着“中产阶级”的寒冷交替的早春季节。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