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步行街与样板城市

2012年06月2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流行密码

  □基甫(文化批评家)

  我的故乡是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城中心有一条重要的商业街,它曾经是本城唯一的商业街。如今被改造成一条步行街,跟上海的南京路一样。称之为“步行街”,未必就因为以行人步行为唯一指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整个县城的任何一条街差不多都可叫做“步行街”。因为县城并不大,车辆也不多,居民出门以步行为主,而且机动车在街上可以随意通行。由此可见,“步行街”并非单纯以步行与否为依据,其真实语义应该是传达了某种特定的空间理念。

  现代化的新式建筑与传统历史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城市自身的文化个性等,都是一系列无可回避的难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样板”思维由来已久,在过分集中的行政权力的干预下,城市自然而然和顺应个性的发展进程被强行打断。由于对某一城市形态一窝蜂式的模仿,造成了千篇一律的城市形态和空间文化。这些没有个性的城市,不仅在美学上是畸形的和刻板的,在伦理上也是粗暴的和扭曲的。内地城市对沿海发达城市营造模式的过分模仿,无疑会带来一系列城市发展的弊端和危机。

  我老家县城的步行街两边全是商铺,一间连着一间,大多是服装店、鞋店和手机店。我的感觉是,全城的人都是商铺老板。本县的经济模式是“内向型”的,在这里从事经济活动的外地人都很少。也就是说,在县城做生意的,除了县城居民之外,基本上就是本县各乡来的。除了拉动内需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手段能够刺激经济发展。这样的话,本县民众既是营销者,又是消费者,只不过在不同的店铺里发生了角色转换而已。买裤子的店铺里顾客是谁呢?很可能就是隔壁卖手机的。而买手机的人则可能就是对面卖电器的。以此类推。这样倒也好,反正大家都是熟人,一时半会儿没有现金也无妨。或者,不如干脆就物物交换更省事。

  这段长约百米的步行街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未纳入步行街建设的旧街。旧街则还是二十年前的模样,只是比以前更破烂、更肮脏了。这与旧街另一端的步行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