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书评周刊·生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书评周刊·生活
下一篇

“韩国派”的速食励志法

2012年07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作者:金兰都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2月

定价:29.80元
毕业季来临,是该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是寻找一个安稳的职业,是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选择,也是青春期必然经历的阵痛。

  【励志畅销】

  □书评人 刘颖

  一个80后的女孩与我投缘,常常深夜来电聊个小天儿。话题有很多种开始,好玩的事有趣的人有味的书,结尾却总要绕回到她的人生,邀我点评她的各种收获或不足。末了她摇头摆尾地问:“你看我这么优秀,什么时候能出名?”我哑笑:“快三十了还问这种问题,不觉得幼稚?”她说:“因为我本来就年轻呀。”

  青春的未来拥有无数可能,但也会引起对未知的世界感到不安、孤独、迷茫、甚至自卑,这时需要旁人的鼓励与指点确为人之常情。所以我理解那些深夜来电,但只能做好倾听的角色。来自韩国首尔大学的金兰都教授,能抓住时下青年的心病,写出《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这样一本畅销励志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生导师。

  “韩流”再凶猛,也得有落地生根的环境。“韩国派”人生导师能够给中国青年指点一二,原因是如今的中国青年正面对一个与韩国青年相似的逐渐“板结”的社会现状。上世纪60年代,韩国和中国都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经过三四十年高速发展,社会留给年轻人的上升空间似乎逐渐“板结”。“富二代”“官二代”在韩国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年轻人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忙于考证考研,进大企业、考公务员,寻求“稳定”的职业,为此不惜折断梦想的翅膀。可年近三十,回望自身,似乎一直为了活着而活着,反而更加彷徨无措。

  金教授在《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这本书中,至少有两个观点对于喧嚣社会的青年人思考未来具有价值。一是保持独立自省的思考习惯,追求人生真正的理想。金教授告诫青年人不要以稳定和高收入来选择职业,多问问“为何要考试”,“工作本身带给你的快乐有多少”,从本质上去思考在这个社会里人真正不可缺少的能力是什么。他用一些篇章介绍了自己经历和思考的结果,认为现代人在社会中往往是学历之外的能力在决定未来,比如文字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省察的能力等。

  金教授还引导青年人思考什么是幸福。“鼓励成就”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社会的一条魔咒。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在价值观混乱的时代,所谓“成就”,往往被量化等同于金钱的多少。中国某大学知名教授就公开以毕业后赚钱多少作为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金教授在书里鼓励青年“破壳而出”,“遵循内心的渴望奋斗”,都是具有正向能量的人生箴言。

  尽管金教授讲故事的方式很真诚,但《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这本书依然是部消费时代的速食品。作者根据年轻人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写作,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因为缺乏体系,感性经验多,数据分析少,以这样的书去选择人生十字路口的方向,往往就像吃快餐,看似吃了,也吃饱了,但一点都不扛饿。真正人生观的建立,恐怕不是一两本励志书能解决的,而需要更多哲学、传记、文学类图书中的养分。

  另外,金教授书里表达的一些观点,从人的自我修炼方面可以理解,但如果把社会的问题都归结于青年人不会努力,不够努力,恐怕就会让人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一边鼓励青年人顺应内心的渴望实现理想,另外一边又让青年服用“清心丸”,独善其身。这就是这种笔记体励志书容易出现的局限所在。

  励志书的片面和煽情,包裹在温情脉脉的糖衣之下,某种程度扼杀读者理性思考的能力。因此,相比这类励志书,我鼓励青年人多看类似桑德尔《公正》中反复的推演与辩论,而不给出真正的结论,相信每个人都会经过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是,如果你什么都不想思考,只想摘读几句合心意的语录,励志书永远都是省事的选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