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下一篇

谁来为公众解读“三公账单”

2012年07月2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期望更多专家学者能站出来,利用其专业知识,为大众提供指引,共同来推动对于政府财政预算的社会监督。

  7月19日起,数十个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2011年决算和2012年预算,以及行政经费、“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媒体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报道时,往往要采访专家进行解读,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能站出来对中央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账单进行点评的专家学者似乎并不多。一个“花絮”是——本报和京城其他两家媒体采访的均是同一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中国那么多大学、研究机构,研究政府财政和预算的专家学者,肯定不在少数,为何三家媒体却不约而同找了同一个人呢?熟悉新闻采访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是因为愿意“露脸”的专家学者并不好找,相关的学术圈内牛人名人不少,但罕有乐于直面媒体和公众的,所以,像叶青这样愿意在媒体上发声的学者,无疑成了媒体的“救命稻草”。

  政府部门公布的预算决算和三公账单,在普通人看来,往往是枯燥而晦涩的,不易读懂读透。所以,需要有人来为公众进行通俗化的解读。这样的解读,一方面需要“内部”相关的政府部门,向公众提供自身更多细节性信息,对纸面的数字作出进一步说明和解释;另一方面,受过专业学术训练,长期研究关注政府财政预算的“外部”专家学者,也有为公众释疑解惑之责。

  专家学者作为知识分子,需要一种责任担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要知道,学术的最大意义在于关注解决现实的问题,学术研究只有立足实践、贴近生活、走进大众,才能产生真知,实现其价值。为了学术而学术,两耳不闻窗外事,吝于将观点想法与社会大众分享,其实有违学术的精神。

  何况,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多属公立,花纳税人的钱创建,日常运转费用一部分也由纳税人税金支付。所以,供职于这些单位的专家学者,理当承担着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天然使命。专家学者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只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他掌握的知识越多,开启民智、服务大众的责任就越大。

  著名学者易中天曾说过:人文学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幸福服务,所以,除了一部分在书斋里潜心治学的学者以外,也需要有一部分人将学术转化为可以直接为社会现实服务的东西。因此必然会有一部分学者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走向媒体。一个真正希望传播自己思想、而且相信自己的思想和研究对社会有益的学者,是一定不会放过大众传媒这个平台的。

  当下,政府部门公开预决算和“三公账单”,正在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如果民众的参与不足,这种财政预决算的信息公开,其效应就会打了折扣。因此,期望更多的专家学者能够站出来,利用其专业知识,以举手之劳,为大众提供指引,提高民众参与监督的能力,共同来推动对于政府财政预算的社会监督。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