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加大公共投资需避免“挤出”民资

2012年07月2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年中经济形势系列评论之四

  短期内,出口需求下滑是难以扭转的,公共投资虽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不过,私人部门的投资却相当低迷。这对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构成威胁。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1至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1089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两成。而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投资大约占三成。一些投资银行和经济研究机构估计,近两个月公共投资增长更迅速。

  2012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广东省湛江市近700亿元的钢铁项目,这个项目是由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000万吨钢铁项目。另一边厢,投资规模相当的广西防城港钢铁项目也获批。这个项目是由武钢投资兴建的,被武钢人称为“生命工程”。两个大项目的获批和兴建都是皆大欢喜。

  钢铁项目的开工涉及各种后续工程,比如人员的搬迁等。尽管如此,地方政府还是欢迎此类大型公共投资,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年份。

  一项颇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运行规律是,一旦经济遇到波折,公共部门总是最后的保障。自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似乎找到了一套应对外界危机的办法。这套办法的核心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刺激公共部门投资。凯恩斯主义认为,私人投资有不理性的成分,会给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带来挑战。因此,政府适当有为可以缓解商业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1997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中重要一枚棋子就是利用公共部门涨薪来推动经济增长。根据财政部门的测算,公共部门涨薪对GDP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此后中央多次启用公共部门涨薪来应对外界经济冲击。而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中公共部门提薪未在议程之中,新的突破点则是央地合作(又叫央企“下乡”)。因此,中国当前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就是央地合作。地方政府主动找央企老总甚至国资委的负责人到地方投资并许诺给优惠政策;央企“投桃报李”,给地方政府带来大笔资金。

  根据中央国资委的数据,今年以来,河南省、湖南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贵州省等地均有新的“下乡”项目。有些省份数年前就着力发展与央企的关系,有些则是这一两年才加入这个大军。

  央地合作的利处相当明显。一方面,在当前的官员竞争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推动政绩特别是经济政绩来提升自己的职业前景。央企进驻地方,不仅可以推动当地的GDP,还可以拉动当地财政增长,减少地方政府资金饥渴。而央企也需要“接地气”,这样可以为“走出去”战略创造更多发展的条件。最关键的是,外商投资往往给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带来压力,外商希望地方政府尽快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而央企则不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此类压力。

  虽然公共投资和央地合作无可厚非,一些经济学家还是担心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的走向。短期内,出口需求下滑是难以扭转的,公共投资虽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不过,私人部门的投资却相当低迷。这对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构成威胁。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投资常常会对私人投资造成“挤出”效应。特别是央企拥有广泛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因此央企“下乡”有可能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肯定央地合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负面效应。

  □吴木銮(香港 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