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重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重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城市排水为何薄弱?

2012年07月2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7·21大暴雨后,民间再次出现很多对北京市管道抗洪能力的质疑。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也在新闻通报会上坦言,应对本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暴露出城市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标准不高。

  河道“不给力” 影响道路排水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原主任工程师段昌和表示,北京目前的防洪标准从全国来看已经优先达到住建部要求的标准上限了。但他同时表示,北京市雨水管道新的标准是今年5月才出的,从建设到达到这个标准还需要时间和过程,而这个过程工程量很大,除了河道拓宽之外,还牵扯到各个因素。

  段昌和介绍,北京市的排水主要是通过河道。北京有四大河系,其中有六七十条分支河道,如同树枝的枝干遍布全市各处。在城市建设区,一般排水是通过雨水管道,沿着规划路线排到河道里。河道有河道自身的排水标准,目前大约是5-10年一遇的标准。

  “现在有些新建道路积水主要因为河渠的水排不出去。”段昌和说,如过去南四环就好几次积了一米多深的水,后来将旁边的马槽河河道拓宽了,排得出去水,很快便不积水了,因此道路的排水也牵扯到水渠配套设施。不过,形成积水的原因很复杂,有多个因素影响。除了地形高低、管道大小之外,也有跟周边设施是否配套,甚至周边建筑物情况等有关。

  他表示,具体问题要具体看,不能一刀切,即使把所有管道都加粗了,也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排水上,也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可以缓解积水,如建立蓄水池,但是,当一条路已经建设好了之后,要把大型机械开进去,还要得到绿化园林部门的批准挖坑,都是很复杂的过程。“什么措施都不如一开始就做好最佳。”他说。

  城市发展形成径流致排水难

  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称,7月21日的降水是北京市历史罕见的降雨,不过,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也曾经出现过范围和影响很大的雨,60年代甚至出现过华北地区铁路全线被淹的大范围降雨。他表示,过去大雨对城市影响没那么大,雨水也可以随着泥土流入地下,但现在随着城市发展,城市中到处都是硬化道路,公园很少,楼房很多,会形成很多径流,只能从排水管道排出去,因此大雨带来的影响也特别明显。

  据了解,今年5月,市规划委公布了《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大幅提高了雨水管渠的设计标准,要求设计级别最低也必须是3年一遇,重要地区、重要道路为5年一遇,特别重要地区、特别重要道路为10年一遇。

  另据介绍,过去北京的雨水管渠标准通常为1年一遇,近些年,一些重要地区的排水标准有所提高,如前三门大街等区域按5年一遇标准。城市主干路、环路、高速路、CBD、中关村等区域为3年一遇。东、西护城河、天安门广场、奥林匹克中心等按1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

  A16-A1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金煜 温薷 汤旸 刘兰兰 郭超 饶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