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是我看到的真实情景,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随处可见坚韧的、乐观的、充满善意的人们,也能随处发现“如果当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一切或许可以避免”的例证。
进入房山已是7月24日,当天早晨出发前,在网上看到韩村河镇打捞逝者的视频,看着拄着木杖期盼儿子的父亲,跪在地上呼喊哥哥的弟弟,突然间就情绪失控,放肆地大哭起来。
那一刻我想,作为一名记者,不能记录这些寻常人的苦难,就我的职业而言,是一种犯罪。
跟同事们驱车奔赴房山,第一站是这次发生泥石流灾害的霞云岭鱼骨寺,突来的灾难,将半山腰的一户人家瞬间吞没,远远看着泥石流从山顶延伸至河谷的巨大斜面,蛮横地切断了刚刚修好没两年的盘山公路,在这个村庄人与自然的角力中,人输了。
泥石流造成一位88岁的老太太身亡,老乡们叙述着当时营救老太太的过程,虽然她的死,在这个封闭的山村没有造成多大悲伤——当夜的大雨、倾泻的泥石流、老旧的房屋,乃至老太太的年龄本身,都无形中减少了坚守在村子里的人们的悲伤。
但是营救的过程,在暴雨未停的夜晚,在刚刚发生过泥石流的松散的石堆上,村子里能动弹的老乡们用手挖出了尸体。
老乡们从河谷里找出了老太太为自己准备了好几年的棺材,抬到路边,再沿着被泥石流截出的巨大斜面将老太太入殓。
第三天,一场30分钟不到的简单葬礼,一个叫做李玉书的人生就此掩埋。
我们在灾区里穿行,在十渡,看到在淤泥中挖取暴雨前生活用品的百姓,裹满泥浆的衣物、床单用水桶担着,主人告诉我们要把这些洗干净了接着用。
在与河北交界的一个叫北石门的村子,村民们叙说着暴雨当天的恐怖记忆,石头就着洪流往下滚,摧城拔寨。
一家被淹的旅店旁边,大雨夜被困野三坡的货车司机叙述着100块钱买一盒泡面的经历,气愤的唾沫横飞。
离开村子的时候,一个大哥追着我们嘱咐,“今天夜里还会下大雨,你们小心点。”
路边抢修道路的工人告诉我们,两天两夜几乎没怎么合眼……
在灾区,很多印象都是碎片式的,刚听到一个全家被淹的悲惨故事,很快就有一个绝处逢生的幸运儿,前一秒修路的师傅友善地帮你挡住被货车碾起的泥浆,后一秒就有不明身份的人问:“你们来这里做什么?”
这是我看到的真实情景,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随处可见坚韧的、乐观的、充满善意的人们,也能随处发现“如果当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一切或许可以避免”的例证。
在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因为有及时的预警,村民们在当晚8点之前几乎全部都撤离到了安全的地方。
当日预报还有大雨,村委会指挥大家分装沙袋,搭建帐篷,为夜里可能到来的暴雨做准备。
这个在7月21日如果没有采取相应避险措施很可能面临巨大损失的村庄,让所有的同事几乎都莫名兴奋,但又禁不住伤感。
进入灾区两天,我和我的同事们只能用我们的图片和文字告诉外界这里发生的一切。
同样,相应的职能部门应该在灾后安置好所有受灾群众,至少在他们肚子饿的时候,能放心地吃上一顿饱饭。
□卢美慧(新京报社会新闻部记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