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煮碗面来吃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格格不入

  上捞有配菜,下捞有菜码,中间是充实的面。我给这种面命名为:上下都有搞头——煮个面条煮出行为艺术了。

  □桑格格(作家)

  四川人煮碗面条也相当于整一桌菜肴了。

  首先,面,要是水工湿面,煮出来才有嚼头,才有面粉的新鲜香味。然后就是煎海椒油,这是家家户户的主妇的必修课,是味道的床,食物的被。海椒面要上好的晒干朝天椒磨细,加入适当的花椒面和八角香料粉,拌匀。然后烧油,油沸腾之后不能马上倒,静止个十几秒,倒,滋滋啦啦把粉末们炸得欢叫,等不叫了,最后才把所有的油倾倒进去——四川担担面的灵魂,海椒油煎好了。

  然后就是菜码,我个人习惯能整多点就多点,以补足单吃面条的孤独感:芹菜颗颗、大豆菜颗颗、芽菜米米、炸黄豆、榨菜丝丝、泡菜渣渣……这是铺在作料上的。作料是啥子呢:炸好的海椒油是重点,然后是花椒油、香油、酱油、醋、一点糖、一点盐、一点豆豉……先作料再菜码,然后中间是煮好的面条。

  面条煮的时候,开一滚下小半碗凉水,再开一滚再下小半碗凉水,一滚一凉,让面条收缩,口感筋道。煮面条的同时,煮最上面的配菜。可以一锅煮,但是菜叶子要晚点下。最好的是四川嫩豌豆尖,没有豌豆尖,任何绿色的叶子都是可以的。豌豆尖对我而言是绿叶子菜中的第一,没有第二第三,第一过了直接就是其他一切绿叶子菜。最后切点小葱花撒上。这样,我觉得一碗能见人的面条就诞生了,它的品相是多层次的:从下到上——作料、菜码、面条、配菜。

  吃的时候,用筷子把绿菜红番茄拨开,然后开始搅拌面条。这个时候,你是看不见作料的,面条把红红的作料翻起来的时候,口水开始分泌。我有一个朋友形容这个时候的感受是:大脑一片空白。拌均匀,第一口,麻辣也许会让你咳,第二口就好多了,第三口就开始吃到下面的菜码,各种奇妙的颗颗、米米、丝丝、渣渣混杂在面条筋道的口感中——越捞越有搞头。上捞有配菜,下捞有菜码,中间是充实的面。我给这种面命名为:上下都有搞头。

  上青(清)下混中间满,像不像我们这个世界?煮个面条煮出行为艺术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