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京报调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京报调查
上一篇  下一篇

金牌到底能“强”什么?

2012年08月0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旁边评论

  从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结果看,接受调查的公众有一半仍然看重奥运金牌,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这个比例在减少,四年前或十年前,看重奥运金牌的人数可能远远高于现在这个比例。回想一下,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夺冠,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冠军、金牌、女排精神,点燃了一代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无论是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与奥运会上的金牌总数,都被媒体与公众视同国家崛起、强大的象征,冠军的精神价值、爱国价值、激励意义都被过度倡导与解读。

  近年来,整个社会对体育的反思与认识,有了改变,体育运动员是不是承载了太重的负担?国家精神是不是靠金牌可以持续振奋?体育运动是为了夺取金牌报效国家,还是通过体育提升整个国家的身体与精神品质?人们还看到,一些退役后的金牌获得者,生活过得并不如意,甚至通过摆地摊、打工,来获得生存的条件,一些地方政府,对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寄予厚望,道路很快修到他们的村庄,当通过电视直播,看到运动员并没有收获金牌,后期的道路也不修了,当然也不会派人去机场手捧鲜花,热烈欢迎运动员凯旋。

  如同生命的意义在过程一样,体育的意义在过程,在参与,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相聚在奥运会赛场,展示不同的精神状态与文化风采,这本身就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当他们奋力拼搏竭尽全力,既是为了夺取竞技的最高荣誉,也是探索人类的体能极限,而对于无数观众来说,欣赏与领略到的是运动竞技过程中,人体之健与运动之美。

  46.1%的受访者认为,重要的是奥运精神,而不是金牌,更多的人不再过度迷信金牌,体育正在回归它的常识,让更多的人热爱体育,欣赏体育,通过体育获得健康与快乐,这才是体育运动的本质。

  □吴祚来(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