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书评周刊·文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0:书评周刊·文学
下一篇

爱的乌托邦

2012年08月0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迈克尔·坎宁安
《末世之家》

迈克尔·坎宁安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年7月版

  迈克尔·坎宁安目前仍在大学里教授写作,他很注重写作技巧。他的小说在扎实紧凑的情节上佐以轻盈飘逸的心理分析,不时迸发出超现实的意象。

  □书评人 张旋

  《末世之家》是一本伦理小说,小说描写了一对男同与比他们年长十一岁的情人共同组建的家庭。这个家庭宽松自由,却又有很强的凝聚力,并且带着乌托邦的幸福光芒。作者迈克尔·坎宁安(1952-)是公开身份的同性恋作家,他的小说大都涉及同性恋题材。本书是他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另一部向弗吉尼亚·伍尔芙致敬的小说《时时刻刻》(The Hours,1998年)曾获普利策奖,以它改编的电影也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

  这本小说包括四位主角:以三人家庭形式生活在一起的乔纳森、博比和克莱尔,以及乔纳森的妈妈艾丽丝。艾丽丝和克莱尔以传递接力棒的方式来教化这两个成长中的男孩,帮他们建立起来之不易的幸福。故事由四位主角分别叙述而成,四位叙事者的语言风格相似,都是由细腻的心理体验、忏悔录式的反省和严肃的对话混杂而成。

  四位主角的个性也通过他们对家的期待来塑造:博比对待生活像艺术家一样积极而冷静,家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尽力完成的作品;乔纳森温和而忧郁,不想长大,他需要的家应该像一节舒适的卧铺车厢;艾丽丝缺乏激情,对她来说,家只是一个承诺,一个冷冷清清的义务;克莱尔参加过首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并在那里结识自己的前夫,家对她来说是塑造生活的框架,是岁月消磨的轮廓,是对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回忆。

  从克莱尔这一角色来看,本书是一部向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致敬,向它曾建造的那个人类和平、友爱的乌托邦致敬的作品。克莱尔是书中唯一曾加入到这个乌托邦中的人。她阅历丰富,心态开放,一种独特的天性决定了她奇怪的命运:“我对别人一律采取柔顺、甜美的态度,最终他们却因为我犯了某种我自己也无法猜测的过错而与我分道扬镳……”

  克莱尔的外貌也带着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那种波西米亚风格,博比曾这样描述她:“……她有一种古怪的理智,尽管她是我见过的最没有理性外表的人。她有着华丽而俗气的坦率——一种欢快的气质,丝毫没有心怀鬼胎的样子。她使你觉得你可以拉着她的手走在街上。”克莱尔就像希腊神话中生命力旺盛的地母,乔纳森和博比的生命也因为她才变得那么繁荣昌盛。

  迈克尔·坎宁安目前仍在大学里教授写作,他很注重写作技巧。他的小说在扎实紧凑的情节上佐以轻盈飘逸的心理分析,不时迸发出超现实的意象,比如:“然而就在那一刻,博比的外壳爆裂开来。我能看见他了——他在里面。他在这个世界上游荡,内心一片纷乱,当他在这里,就在这里,活生生地置身于这间镶松木板的卧室时,他感到害怕和惊讶。”这些心理描述的诗意是优美的,但也显得严肃、深沉,缺乏喜剧性。

  小说的最后一章由乔纳森叙述,结尾是克莱尔带着她与博比生的女孩离开了这个家,博比、乔纳森和乔纳森的另一位情人埃里克站在四月冰冷的河水中,埃里克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乔纳森突然之间品尝到永恒的滋味:“……我不能说我很快乐。我没有任何像快乐这么简单的心情。在我的成年生活中,我也许第一次只属于现在。此刻并没有不同寻常的地方。可我却拥有此刻,完完全全地拥有。它栖息在我体内。”乔纳森为此感到满足。这个结尾有效定义了小说的悲剧基调,增强了它的写实性力量。由此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中文名《天涯之家》)删掉了这个结尾,代之以这个幸福之家的外景,窗子里亮着柔和的光,使整个故事甜腻得像一场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