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京报专栏
下一篇

那些美好的人们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我的大学】

  今天,看到了一个同学去年的博客。记录的是他考博失败,在对学术的怀疑和对求职的迷茫中徘徊,他的导师对他的劝慰。他的导师也是我的启蒙者。大二开始上他的课,每一节课,他都把我们的无知和懒于思索逼得无路可逃。

  从那时,我才知道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责任与道德。我为他的课而陷入了疯狂的阅读之中,也曾在他的课上拿每篇论文、每次考试的最高分。

  □黄晓丹(大学教师)

  当时的我有青春的偏执和刻薄。我读完了他给的所有书单,知道他在课堂上如天马行空的言谈所来何自;我从他那里知道了文学研究对人性对社会的批判,便反过来觉得他不够彻底。我自己建造了一套逻辑:如果尊重你是因为你的博学,只要我看过更多的书,就不必再对你仰视;如果尊重是因为你的人格,那么你岂能是言行不一的犬儒。如果你相信自己在课堂上所说的那些理想,你怎么能安守体制给你的身份,你怎么能不做一个背负起时代命运的抗议者?

  这种因为被启蒙,而在精神依附与精神独立间挣扎的压力,使我的大学时代完全沉溺于求知之中。然后我有新的偶像,后来的阅读又压碎了新的偶像,而终于从偶像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自由人。然后我考研、考博,越走越远。

  十年以后,我看过贩卖理想的人,看过贩卖高尚的人,看过贩卖痛苦的人,但是最多的,还是教书都为稻粱谋。十年来我也遇见过很多美好的人,每一个美好的人,都曾让我在某一些春日夏日秋日冬日单单怀揣着对他或她的欣赏,就内心饱满生命充盈。

  但是对于他,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宁愿选择认为他并不像我希望的那么美好。我想,那是因为当时的我还太过年轻,还太偏执于或此或彼的二分。更因为的,是当时的我,还是一枚未曾破茧的蚕子,羞涩而自卑,不知道承认一个人的美好,并不是要将自己低到泥土里去。

  可是有什么更好的事情呢?十年以后,当我偶尔打开一个并不熟悉的同学的博客,我看到了他的信。我如第一次坐在他的课堂上,如被春风吹过一样,全然地感受并相信他的美好。原来,那些曾经照亮我的光亮,一如既往地在一个角落,温和地、黯淡地,恰如其所能地亮着,只是从照亮之灯远遁为相伴之灯,就像旷野路上,天穹的群星。这十年,终点还远远没有回到起点,可是重新看到这盏微弱的灯光,使我知道,我的航程还没有偏得太远,也不会在未来的日子里陷入绝然的漆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