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人物/记者手记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人物/记者手记
下一篇

多行不义必自毙

2012年08月1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记者手记

  这个杀手太冷。

  9案10命,几乎都是准确击中,对方当场毙命。

  诸多媒体的报道勾勒出他的肖像:喜读侦探小说,研究犯罪电影,不论春夏秋冬,逃亡期间均住在坟地的睡袋里,注意抹去使用物品的痕迹。

  他藏身山林郊野,行走于河流,警方排查困难;他选择城市的复杂地段作案,追击的民警也不敢随意开枪;他会用很长的时间来踩点,作案后会换乘交通工具,如摩的换汽车,再换摩的,最后换步行等,有时也会换装,行动快速、准确。

  这是他的谨慎。

  他也自负,案发后去电影院看谍战片《听风者》,去逛商城,给现女友打电话,扬言要干一票大的给重庆警方瞧。

  人性复杂,难以捉摸。

  最终,周克华还是败给了警方,也败给了女人和枪。

  周克华的枪从哪里来?

  他的母亲讲述,某天,一个扛着猎枪的神秘老头进了村,带走了儿子。

  关于这位母亲,没有披露的一些细节是,和她接触的人多觉得她人情寡淡。周克华其实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此前她结过婚,育有两子。邻居们说,这两个孩子曾经来村中找她,她却拒绝相认。

  而在我与她相见的短暂10分钟内,这位母亲的神态异常平静,她给我讲述今天买菜吃饭的家长里短,看不出任何焦急和关心。

  这样的家庭,让我困惑,也让我联想到家庭对于周克华的影响。

  通过媒体的报道,大致勾勒了周克华的完整生活。

  1990年,大概是周克华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据周克华的家人、邻居、朋友的描述,年轻时的周克华,也是这世上平凡人之一,寡言,但也称不上是孤僻。初中毕业当兵未果,家境贫困,只能出去嘉陵江边“上河沙”,养活家庭。之后沙场易主,不再雇佣他和村民们,平静的生活就此告别。

  如果说,这个信息无疑为新闻事件增添了一抹玄幻色彩,那之后发生的事情,恐怕是新闻里更鲜明的素材了。

  1991年,周克华盗窃了猎枪,两年后,因枪支问题被武汉公安抓住,劳教两年,又过四年,他在云南边境购买手枪,还曾当过缅甸雇佣军。

  之后的经历,更像是之前生活的一些准备。之后,他拿着枪,开始疯狂杀人抢劫,消失踪迹。

  令人唏嘘的是,和当地警方一起吃饭,做刑侦技术的人感慨:周克华还是败给了女人。

  警方掌握了银行资料,他抢的钱,大部分汇给了前妻和儿子,作为他们的生活费用;他在逃亡时回家照顾做完手术的前妻,陪她换药;他结交了有病的20岁新女友,对方家境贫寒,但能拍价值万元的昂贵艺术照,而周则时不时打电话给她汇报自己的行动意向和想法。

  其中的一通电话,暴露了他的踪迹。

  8月14日凌晨6:45,5分钟,枪战结束,王晓渝和周缙击中了周克华。

  在现场,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讨论和猜测这场警察与悍匪之间的枪战故事的各种细节,不乏一些演绎的版本。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周克华的种种劣迹和恶行,却似乎在淡化。

  不能忘记,2009年10月14日,在长沙,一位进城不到一周的农民,曾被周克华连开六枪毙命。

  不能忘记,2012年1月6日,在南京,一取钱男子在银行外被周克华一枪爆头,抢劫现金近20万元。

  不能忘记,2012年8月10日,在重庆,周克华再次出手,抢劫杀人。

  以至于,抢劫、枪杀、蛰伏、再次作案,多起案件之后,周克华竟然形成了残忍狡猾的犯罪节奏。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作恶多端的周克华,终难逃法网。

  纵使周克华在每次行动前都精于算计,小心谨慎,但作恶太多,自己“出卖”了自己。应了那句老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